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2.2 农民工市民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5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8页 |
2 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构建 | 第18-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1 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18-20页 |
2.1.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21页 |
2.2 研究框架构建 | 第21-23页 |
2.2.1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2.2.2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3 成都市农民工市民化能力调查分析 | 第23-38页 |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23-24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23-24页 |
3.1.2 问卷调查 | 第24页 |
3.2 农民工人力资本调查分析 | 第24-28页 |
3.2.1 农民工原始人力资本 | 第25-26页 |
3.2.2 农民工增量人力资本 | 第26-28页 |
3.3 农民工市民化能力调查分析 | 第28-38页 |
3.3.1 农民工城市生活能力 | 第28-31页 |
3.3.2 农民工权益保障能力 | 第31-35页 |
3.3.3 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 | 第35-38页 |
4 人力资本对市民化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8-49页 |
4.1 变量设计 | 第38-42页 |
4.1.1 指标选取及说明 | 第38-39页 |
4.1.2 潜变量及观测变量设计 | 第39-42页 |
4.2 SEM模型实证分析 | 第42-48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4.2.2 模型拟合及评价 | 第43-46页 |
4.2.3 模型的修正及验证 | 第46-48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5.2.1 建立针对性培训机制,引导农民工垂直向上流动 | 第50-51页 |
5.2.2 开放农民工就业平台,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有效转化 | 第51页 |
5.2.3 完善医疗与健康保障体系,优化农民工加入机制 | 第51页 |
5.2.4 建立奖励机制,强化农民工自我增能意识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1 农民工人力资本及市民化能力情况调查问卷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