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8页 |
符号与缩略语 | 第18-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49页 |
第一章 大叶贯众的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1 贯众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贯众属植物的基源与形态 | 第21页 |
·贯众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21页 |
·贯众属植物的药理活性 | 第21-22页 |
2 大叶贯众的研究概况 | 第22-25页 |
·植物形态 | 第22-23页 |
·化学成分 | 第23页 |
·本草考证 | 第23-24页 |
·贯众的性味和归经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中药的化学成分及生物学特性 | 第27-37页 |
1 多糖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27-29页 |
·多糖的结构与活性 | 第27-28页 |
·多糖的活性研究 | 第28-29页 |
2 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29-32页 |
·多酚类化合物的结构 | 第29页 |
·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29-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第三章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37-49页 |
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 第37-38页 |
·溶剂提取法 | 第37-38页 |
·升华法提取 | 第38页 |
·水蒸气蒸馏法 | 第38页 |
2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精制方法 | 第38-40页 |
·超速离心法 | 第38页 |
·大孔吸附树脂 | 第38-39页 |
·凝胶层析 | 第39页 |
·分子蒸馏技术 | 第39页 |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 第39-40页 |
3 中草药有效成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 第40-42页 |
·色谱技术 | 第40-41页 |
·其它技术 | 第41-42页 |
4 研究有效成分的意义 | 第42-44页 |
·利于中药的科学提取及炮制 | 第42-43页 |
·利于中药及制剂的质量检测 | 第43页 |
·利于中药药效机制的阐明 | 第43页 |
·利于药物筛选及新药合成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试验研究 | 第49-115页 |
第四章 大叶贯众水提物的制备和安全性测定 | 第51-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药材 | 第51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1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的制备和初步分析 | 第51-53页 |
·试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第53页 |
·急性毒性试验 | 第53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 | 第53-54页 |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2 结果 | 第54-60页 |
·大叶贯众水提得率 | 第54-55页 |
·水提物的成分含量的分析 | 第55-56页 |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56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56-60页 |
3 讨论 | 第60-63页 |
·CMAE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60-61页 |
·CMAE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大叶贯众水提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其机理的研究 | 第65-7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的准备 | 第65页 |
·主要试剂 | 第65-66页 |
·主要仪器 | 第66页 |
·小鼠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66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对脾淋巴细胞安全浓度的测定 | 第66页 |
·脾淋巴细胞增殖测定 | 第66-67页 |
·细胞因子表达试验 | 第67-69页 |
·数据处理 | 第69页 |
2 结果 | 第69-73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对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的测定 | 第69-70页 |
·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第70页 |
·荧光定量PCR条件的优化 | 第70-71页 |
·IL-2 mRNA表达量的变化 | 第71-72页 |
·IL-6 mRNA表达量的变化 | 第72-73页 |
3. 讨论 | 第73-76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在体外对淋巴细胞的毒性 | 第73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73-74页 |
·荧光定量PCR的应用 | 第74-75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对IL-2和IL-6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第六章 大叶贯众水提物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79-8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9-81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的准备 | 第79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79页 |
·动物和试验设计 | 第79-80页 |
·脏器指数的测定 | 第80页 |
·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 | 第80页 |
·吞噬指数测定 | 第80页 |
·IL-2和IL-6含量的测定 | 第80-81页 |
·统计分析 | 第81页 |
2. 结果 | 第81-83页 |
·脏器指数的变化 | 第81页 |
·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第81-82页 |
·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变化 | 第82页 |
·IL-2和IL-6的变化 | 第82-83页 |
3. 讨论 | 第83-85页 |
·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83页 |
·CMAE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 第83页 |
·CMAE对免疫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吞噬指数的影响 | 第83-84页 |
·IL-2和IL-6的变化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第七章 大叶贯众水提物体外抗氧化研究 | 第87-9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89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的准备 | 第87页 |
·主要试剂 | 第87页 |
·主要仪器 | 第87页 |
·体外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87-89页 |
·数据分析 | 第89页 |
2 结果 | 第89-92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第89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 | 第89-90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对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 | 第90-91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总还原力的测定 | 第91-92页 |
3 讨论 | 第92-93页 |
·氧化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 第92页 |
·抗氧化指标的变化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八章 大叶贯众水提物对免疫抑制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第95-10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5-96页 |
·大叶贯众水提物的准备 | 第9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95页 |
·动物和试验设计 | 第95-96页 |
·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96页 |
·数据分析 | 第96页 |
2 结果 | 第96-99页 |
·SOD活性 | 第96-97页 |
·CAT活性 | 第97页 |
·GSH-Px活性 | 第97-98页 |
·TAOC | 第98页 |
·MDA活性 | 第98-99页 |
3 讨论 | 第99-101页 |
·免疫抑制模型 | 第99页 |
·体内抗氧化指标的变化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第九章 大叶贯众多酚对免疫抑制小鼠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 第103-11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3-10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03页 |
·仪器 | 第103页 |
·大叶贯众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103页 |
·大叶贯众多酚物质的纯化 | 第103-104页 |
·利用UHPLC-LTQ-Orbitrap对大叶贯众多酚物质的初步鉴定 | 第104页 |
·动物和试验设计 | 第104-105页 |
·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105页 |
·数据处理 | 第105页 |
2 结果 | 第105-110页 |
·大叶贯众多酚的纯化 | 第105页 |
·大叶贯众多酚化合物的初步判定 | 第105-108页 |
·抗氧化指标的变化 | 第108-109页 |
·GSH-Px活性 | 第109页 |
·TAOC | 第109-110页 |
·MDA | 第110页 |
3 讨论 | 第110-113页 |
·多酚的分离纯化 | 第110-111页 |
·多酚化合物结构的初步鉴定 | 第111-112页 |
·多酚化合物对免疫抑制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全文结论 | 第115-11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7-119页 |
附录 | 第119-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