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

典型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及居民健康风险评价--以湖南省苏仙区为例

摘要第1-18页
ABSTRACT第18-2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40页
 1 研究背景第22-25页
   ·我国金属矿区的特点第22-23页
   ·重金属污染第23页
   ·采矿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23-24页
   ·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24-25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第25-30页
   ·重金属矿区环境污染研究现状第25-27页
   ·重金属矿区环境评价研究进展第27-30页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30页
 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0-31页
   ·研究目的第30页
   ·研究意义第30-31页
 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1-33页
   ·研究方法第31-32页
   ·技术路线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40页
第二章 苏仙区概况及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第40-54页
 1 研究区概况第40-43页
   ·地理位置第40页
   ·气候条件第40-41页
   ·矿产资源第41页
   ·人口及行政区划第41-43页
 2 矿业发展第43-45页
   ·矿业发展现状第43-44页
   ·占用土地问题第44页
   ·重金属污染问题第44-45页
 3 研究区的划分及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第45-49页
   ·研究区的划分第45-46页
   ·样品的采集第46-48页
   ·样品的分析第48-49页
 4 污染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第49-50页
   ·污染评价方法第49页
   ·污染状况评价标准第49-50页
 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第三章 苏仙区矿区发展与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第54-72页
 1 引言第5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4-57页
   ·基础地理数据第54页
   ·遥感影像第54-55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55-57页
 3 金属矿区的时空分布第57-58页
 4 金属矿区与土地利用第58-63页
   ·苏仙区土地利用第58-61页
   ·金属矿区缓冲区土地利用第61-63页
 5 金属矿区与人口分布第63-67页
   ·苏仙区人口分布与变化第63-65页
   ·金属矿区与人口分布第65-67页
 6 结论与讨论第67-68页
 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第四章 苏仙区重金属环境质量污染评价研究第72-94页
 1 引言第72页
 2 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研究第72-83页
   ·耕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研究第72-76页
   ·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研究第76-82页
   ·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研究第82-83页
 3 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第83-88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第84-86页
   ·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第86-88页
   ·灰尘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第88页
 4 结论与讨论第88-89页
 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第五章 苏仙区居民重金属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第94-112页
 1 引言第94-95页
 2 重金属暴露评估模型及相关标准研究第95-99页
   ·重金属暴露评估模型方法第95-98页
   ·重金属暴露健康风险表征第98-99页
 3 重金属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第99-104页
   ·居民日常摄入食物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第100-101页
   ·居民日常摄入灰尘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第101-103页
   ·苏仙区居民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第103-104页
 4 结论与讨论第104-107页
 5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第六章 苏仙区重金属污染与居民死亡率空间相关性第112-130页
 1 引言第11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12-114页
   ·研究范围及对象第112-113页
   ·研究区居民死亡分类方法研究第113页
   ·居民死亡率的计算方法第113-114页
 3 结果第114-123页
   ·研究区与不同地区居民死亡率相关研究第114-115页
   ·研究区居民死亡率分析研究第115-116页
   ·研究区居民死亡率与矿区分布的空间相关性第116-122页
   ·研究区居民死亡率与矿区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第122-123页
 4 结论与讨论第123-126页
   ·研究区居民死亡率与对照区第123-124页
   ·研究区居民死亡率与矿区空间分布第124-125页
   ·研究区居民死亡率与矿区重金属污染第125-126页
 5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0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30-134页
 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30-132页
 2 论文的创新点第132页
 3 存在问题第132-133页
 4 展望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科研项目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组鱼腥藻脂肪氧合酶催化小麦蛋白质氧化的机理
下一篇:清至民国时期皖江堤防工程建设及其生态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