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灯三话”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剪灯三话”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本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剪灯三话”题材内容比较 | 第14-31页 |
第一节 “剪灯三话”成书背景比较 | 第14-19页 |
一、成书时间的不同 | 第14页 |
二、成书的政治、文化背景不同 | 第14-17页 |
三、成书的理念不同 | 第17-18页 |
四、成书背景的相同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婚恋类小说比较 | 第19-22页 |
一、张扬与推崇爱情的《剪灯新话》 | 第19-20页 |
二、宣扬节义与艳情异相共构的《剪灯余话》 | 第20-21页 |
三、“妍足以感,丑可以思”的《觅灯因话》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文士类小说比较 | 第22-26页 |
第四节 现实类小说的比较 | 第26-28页 |
第五节 志怪类小说比较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剪灯三话”人物类型比较 | 第31-42页 |
第一节 文士形象比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女性形象比较 | 第33-37页 |
第三节 商人形象比较 | 第37-39页 |
第四节 官吏形象比较 | 第39-42页 |
第三章 “剪灯三话”艺术特色比较 | 第42-53页 |
第一节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别具一格、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 | 第45-48页 |
第三节 诗文小说特征 | 第48-51页 |
第四节 通俗化倾向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