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词与易安词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易安词对花间词的接受与传承 | 第11-16页 |
第一节 花间词开启婉约之风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花间词在宋朝的传播 | 第13-15页 |
第三节 易安词对婉约风的继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男子作闺音与女子写作之比较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女性人物形象类别 | 第16-18页 |
一、花间词女性群体化 | 第16-17页 |
二、易安词女性个体化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女性形象刻画 | 第18-21页 |
一、花间词重在外在形象的描绘 | 第18-19页 |
二、易安词重在内心情感的凸显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女性意识彰显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易安词对花间词思想内容的丰富与拓展 | 第24-36页 |
第一节 闺情题材之比较 | 第24-28页 |
一、离别相思之情 | 第24-25页 |
二、相聚欢情之乐 | 第25-27页 |
三、伤春之作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不同题材之广度比较 | 第28-36页 |
一、花间词题材相对狭窄 | 第28-31页 |
二、易安词内容较之丰富 | 第31-36页 |
第四章 花间词与易安词语言艺术表现手法 | 第36-42页 |
第一节 语言表现同之述要 | 第36-38页 |
一、浅俗之语,清新之思 | 第36-37页 |
二、新奇之句 | 第37页 |
三、修辞之繁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语言表现异之比较 | 第38-42页 |
一、浓艳之外有雅丽与清丽之中倍高洁 | 第38-40页 |
二、虚浮少情致与真挚而生动 | 第40-42页 |
第五章 “花间词”与易安词审美特质比较 | 第42-45页 |
第一节 “花间词”婉约中显绮艳而蕴清雅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易安词婉约中显清丽而藏豪迈 | 第43-45页 |
第六章 花间词与易安词差异探因 | 第45-50页 |
第一节 社会环境 | 第45-47页 |
一、花间词创作环境 | 第45-46页 |
二、易安词社会因素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写作目的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写作主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