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引言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财务舞弊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财务舞弊的动因研究 | 第12-14页 |
·财务舞弊的治理体系研究 | 第14-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良影响及形成因素 | 第16-21页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良影响 | 第16-17页 |
·阻碍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 | 第16页 |
·削弱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 第16页 |
·弱化会计行业的信用 | 第16-17页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内部形成因素 | 第17-18页 |
·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 | 第17页 |
·舞弊成本小于舞弊的经济收益 | 第17-18页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外部形成因素 | 第18-21页 |
·外部审计人员同流合污 | 第18页 |
·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 第18-19页 |
·会计制度不完善 | 第19-21页 |
第3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体系的构建 | 第21-28页 |
·构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体系的目标 | 第21页 |
·构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体系的原则 | 第21页 |
·合法性原则 | 第21页 |
·针对性原则 | 第21页 |
·重要性原则 | 第21页 |
·独立性原则 | 第21页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体系要素的确定 | 第21-22页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体系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方法 | 第22-28页 |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机制 | 第22-24页 |
·审计部门的设立 | 第24页 |
·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链条 | 第24-25页 |
·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保障 | 第25-26页 |
·建立社会媒体监督机制 | 第26-27页 |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体系的主要方法 | 第27-28页 |
第4章案例分析——南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舞弊案 | 第28-36页 |
·南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舞弊背景介绍 | 第28-29页 |
·南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 第29-30页 |
·南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 | 第30-32页 |
·虚构交易 | 第30页 |
·少结转营业成本 | 第30-31页 |
·骗取出口退税款 | 第31页 |
·调节三费 | 第31-32页 |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体系在南纺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应用 | 第32-36页 |
第5章结论与展望 | 第36-38页 |
·总体结论 | 第36-37页 |
·本文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