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2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10页 |
二、关于《诗》的民间性问题 | 第10-14页 |
三、文体和观念:《诗》传播的外与内 | 第14-17页 |
四、研究回顾 | 第17-21页 |
第一章、《诗》的文体地位的变迁 | 第21-62页 |
第一节、采诗献诗说之检讨 | 第21-33页 |
第二节、燕射礼——《诗》文体上升的场所 | 第33-46页 |
第三节、套语的阶层性传播 | 第46-56页 |
第四节、作者的诞生 | 第56-62页 |
第二章、《诗经》爱情诗的转义 | 第62-85页 |
第一节、《毛传》、朱熹对爱情诗的不同理解 | 第62-68页 |
第二节、诗性审美与春秋政治 | 第68-77页 |
第三节、孔子对爱情诗的批判和改造 | 第77-85页 |
第三章、《诗经》与中国古代博物学的建立 | 第85-126页 |
第一节、《诗经》中的自然物起兴 | 第85-94页 |
第二节、贵族阶层对博物学知识的态度 | 第94-103页 |
第三节、孔门之中的博物学 | 第103-113页 |
第四节、《尔雅》与战国时期的儒学博物学 | 第113-126页 |
结语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