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残余应力对轨道滚动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 2. 轮轨滚动接触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 ·轮轨接触计算理论 | 第15-18页 |
| ·Hertz接触理论 | 第15-17页 |
| ·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接触理论 | 第17-18页 |
| ·轮轨滚动接触的有限元理论 | 第18-19页 |
| ·ANSYS/LS-DYNA软件 | 第19-20页 |
| ·ANSYS/LS-DYNA软件简介 | 第19-20页 |
| ·LS-DYNA程序的基本算法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轮轨滚动接触数值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 第21-35页 |
| ·钢轨类型的选取 | 第21-22页 |
| ·车轮踏面的选择 | 第22页 |
| ·轨下基础的建立 | 第22-24页 |
| ·轨道结构刚度的计算 | 第24-26页 |
| ·垂向弹性刚度的计算 | 第24-25页 |
| ·横向弹性刚度的计算 | 第25-26页 |
| ·轮轨滚动接触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 ·单元类型及材料参数的设置 | 第27-28页 |
| ·轮轨模型网格的划分 | 第28-31页 |
| ·接触PART(组元)的创建 | 第31-32页 |
| ·约束及加载 | 第32页 |
| ·定义约束 | 第32页 |
| ·定义初速度以及相关载荷 | 第32页 |
| ·模型的求解及后处理 | 第32-33页 |
| ·生成k文件进行求解 | 第32-33页 |
| ·结果的后处理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4. 不考虑初始残余应力时轨道滚动接触应力的研究 | 第35-51页 |
| ·车轮反复滚动对钢轨内部垂向应力的影响 | 第38-43页 |
| ·车轮反复滚动对钢轨内部纵向应力的影响 | 第43-46页 |
| ·车轮反复滚动对钢轨内部等效应力的影响 | 第46-51页 |
| 5. 考虑初始残余应力时轨道滚动接触应力的研究 | 第51-65页 |
| ·初始残余应力的导入 | 第51-57页 |
| ·钢轨初始残余应力的成因 | 第51-52页 |
| ·初始残余应力导入的方法 | 第52-54页 |
| ·矫后模型结果与导入模型结果的对比 | 第54-57页 |
| ·考虑初始残余应力时轨道滚动接触应力的研究 | 第57-65页 |
| ·车轮反复滚动对钢轨内部垂向应力的影响 | 第58-60页 |
| ·车轮反复滚动对钢轨内部纵向应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 ·车轮反复滚动对钢轨内部等效应力的影响 | 第61-6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页 |
| ·工作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