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以天津蓟县西大峪与黄土梁子小流域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引言第10-14页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第10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进展第10-14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0-12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2 研究区域概况第14-20页
   ·地质地貌第14-15页
   ·气候第15-16页
   ·土壤第16页
   ·水文第16页
   ·植被第16-18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18-19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现状第19-20页
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第20-30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技术路线第20页
     ·数据来源第20-21页
   ·标准样地设置及选择第21-22页
   ·植被及林分调查第22-23页
     ·草地植被恢复情况调查方法第22页
     ·灌木林地植被覆盖度调查方法第22页
     ·植被多样性分析方法第22-23页
     ·生物量调查第23页
   ·土壤调查第23-24页
     ·土壤剖面调查第23页
     ·样地取样方法第23页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第23-24页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第24页
   ·遥感监测方法第24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价值计算方法第24-27页
     ·保护水资源效益价值计算第25页
     ·保育土壤效益价值计算第25-26页
     ·固碳制氧效益价值计算第26-27页
     ·净化环境效益价值计算第27页
     ·改善小气候效益价值计算第27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价值计算第27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27-28页
     ·各成分的特征根第27-28页
     ·各成分的贡献率第28页
     ·主成分判定方法第28页
   ·层次分析法第28-30页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第28-29页
     ·特征向量法层次排序第29-30页
4 小流域综合治理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标准化第30-55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0-53页
     ·构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30页
     ·指标筛选的原则第30页
     ·基于RS与GIS的主成分分析与指标筛选第30-51页
       ·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第31-36页
       ·基于RS的小流域TM影像分析第36-37页
       ·地面调查斑块图矢量化及拼接第37-40页
       ·基于遥感的植被覆盖类型解译第40-48页
       ·基于GIS的小流域TIN分析第48页
       ·小流域坡度、坡向的提取第48-51页
       ·DEM成图分析第51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1-53页
   ·评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第53-55页
     ·变量离差标准化第53-54页
     ·变量标准差标准化第54页
     ·事例-变量标准差标准化第54页
     ·变量-事例-变量的标准差标准化第54-55页
5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价值及评价第55-93页
   ·生态效益第55-74页
     ·植物措施保护水资源价值第55-58页
       ·植物措施涵养水源价值第55-57页
       ·植物措施净化水质的价值第57-58页
       ·植物措施保护水资源价值第58页
     ·植物措施保育土壤价值第58-63页
       ·植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第58-59页
       ·植物措施减少泥沙淤积与滞留价值第59-61页
       ·植物措施减少养分流失价值第61-62页
       ·植物措施保育土壤总价值第62-63页
     ·植物措施固碳制氧价值第63-67页
       ·植物措施固定CO_2价值第63-66页
       ·植物措施制氧价值第66-67页
       ·固碳制氧总价值第67页
     ·植物措施净化环境价值第67-69页
       ·植物措施吸收SO_2价值第67-68页
       ·植物措施阻滞降尘价值第68-69页
       ·植物措施净化环境总价值第69页
     ·植物措施改善小气候价值第69-70页
     ·植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第70-71页
     ·植物措施生态效益总价值第71页
     ·生态效益指标分析第71-74页
       ·林草覆盖率第71-72页
       ·土壤侵蚀模数第72页
       ·水土保持总治理度第72页
       ·牲畜圈养率第72-73页
       ·土壤有机质第73页
       ·土壤含水量第73-74页
   ·经济效益第74-79页
     ·农民人均纯收入第74-75页
     ·农业总产值第75-76页
     ·投入产出比第76页
     ·流域劳动生产率第76-77页
     ·土地生产率第77页
     ·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第77-79页
   ·社会效益第79-83页
     ·恩格尔系数第79-80页
     ·教育水平第80-81页
     ·农产品商品率第81-82页
     ·基础设施增长率第82页
     ·环保意识第82-83页
   ·效益评价第83-93页
6 结论与建议第93-96页
   ·结论第93-94页
   ·建议第94-95页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1页
附图第101-102页
个人简介第102-103页
导师简介第103-105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水剂对黄绵土、褐土及沙土物理特性影响研究
下一篇: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土壤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