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 ·玉米象简介 | 第13-15页 |
| ·玉米象的发生与危害 | 第13页 |
| ·玉米象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玉米象的防治现状 | 第15页 |
| ·辣根素简介 | 第15-16页 |
| ·辣根素简介及其产生背景 | 第15页 |
| ·辣根素对仓储害虫防治现状 | 第15-16页 |
| ·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 第17页 |
|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17页 |
| ·蛋白质的质谱鉴定方法 | 第17-18页 |
| ·MALDI-TOF-MS简介 | 第18页 |
| ·四种酶的简介 | 第18-23页 |
| ·过氧化氢酶(CAT) | 第18页 |
| ·羧酸酯酶(CarE) | 第18-19页 |
|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SQR) | 第19-20页 |
| ·细胞色素c氧化酶 | 第20-23页 |
| ·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 | 第23-26页 |
| ·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研究背景 | 第23-24页 |
| ·同源建模 | 第24-25页 |
| ·分子对接 | 第25-26页 |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6-28页 |
| 第2章 辣根素对玉米象成虫体内功能酶影响 | 第28-45页 |
| ·辣根素对玉米象成虫体内四种酶活力的影响 | 第28-35页 |
|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 ·试验结果 | 第29-35页 |
| ·AITC熏蒸处理玉米象成虫差异蛋白分析 | 第35-45页 |
|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35-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 ·试验结果 | 第38-45页 |
| 第3章 玉米象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1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45-60页 |
| ·玉米象总RNA的提取 | 第45-47页 |
|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45-46页 |
|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 ·提取玉米象RNA试验结果 | 第47页 |
| ·玉米象COX1基因全长的扩增 | 第47-52页 |
| ·试验材料 | 第47-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8-51页 |
| ·玉米象COX1基因 3'RACE及 5'RACE结果 | 第51-52页 |
| ·玉米象COX1基因开放阅读框的克隆 | 第52-54页 |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 ·全长验证的引物 | 第52-53页 |
| ·克隆开放阅读框的试验方法 | 第53页 |
| ·克隆开放阅读框的试验结果 | 第53-54页 |
| ·玉米象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1的序列分析 | 第54-60页 |
| 第4章 玉米象COX1的同源建模及与辣根素(AITC)的分子对接 | 第60-68页 |
| ·试验材料 | 第60-61页 |
| ·试验方法 | 第61-62页 |
| ·三维模型构建 | 第61页 |
| ·玉米象COX1的分子对接 | 第61-62页 |
| ·结果分析 | 第62-68页 |
| ·目的蛋白序列与模版蛋白序列的比对 | 第62-64页 |
| ·玉米象COX1的三维模型的构建 | 第64页 |
| ·模型评估 | 第64-65页 |
| ·玉米象COX1的分子对接结果 | 第65-68页 |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1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AITC对玉米象成虫体内四种酶活力的影响 | 第68页 |
| ·AITC熏蒸处理玉米象成虫差异蛋白的分析 | 第68页 |
| ·玉米象COX1全长基因的获得及分析 | 第68页 |
| ·玉米象COX1的同源建模及与辣根素(AITC)的分子对接 | 第68-69页 |
| ·讨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