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不同轮作制度农田作物有机碳吸收及经济效益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12-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 ·试验设计 | 第17-19页 |
| ·轮作制度 | 第18页 |
| ·秸秆还田处理 | 第18-19页 |
| ·施肥处理 | 第19页 |
|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19-21页 |
| ·土壤指标 | 第19-20页 |
| ·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测定 | 第20页 |
| ·农田碳吸收计算方法 | 第20页 |
| ·农事管理措施及长情记载 | 第20-21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2-36页 |
| ·不同轮作制度土壤有机碳变化 | 第22-27页 |
| ·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 | 第22-27页 |
| ·小结 | 第27页 |
| ·不同轮作制度下作物碳吸收 | 第27-31页 |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作物碳吸收 | 第27-28页 |
| ·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下作物碳吸收 | 第28-29页 |
| ·冬油菜-夏玉米轮作下作物碳吸收 | 第29页 |
| ·冬小麦-夏闲轮作下作物碳吸收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不同轮作制度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31-36页 |
| ·轮作制度的经济效益计算 | 第31页 |
| ·不同轮作制度的作物产量 | 第31页 |
| ·不同轮作制度的成本 | 第31-32页 |
| ·不同轮作制度的经济效益 | 第32-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6-40页 |
| ·讨论 | 第36-37页 |
| ·不同轮作制度有机碳含量 | 第36页 |
| ·不同轮作制度下作物碳吸收 | 第36页 |
| ·不同轮作制度经济效益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40页 |
| ·不同轮作制度有机碳含量 | 第37页 |
| ·不同轮作制度下作物碳吸收 | 第37页 |
| ·不同轮作制度经济效益 | 第37-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