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股权激励概论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标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激励理论 | 第16-17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股权激励方案的构成要素 | 第18-27页 |
·定目的 | 第19-20页 |
·定对象 | 第20页 |
·定模式 | 第20-22页 |
·定数量 | 第22页 |
·定价格 | 第22-23页 |
·定时间 | 第23-24页 |
·定来源 | 第24-25页 |
·定条件 | 第25-26页 |
·定机制 | 第26页 |
·定权利义务 | 第26页 |
·其他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 第27-33页 |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 第27-28页 |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数量逐年增加 | 第28-30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越来越多样化 | 第30-31页 |
·制造业当年首发股权激励预案停止实施的方案所占比重逐渐减少 | 第31页 |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在深圳A股和创业板的上市的公司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与激励效果关系分析 | 第33-42页 |
·样本选择 | 第33页 |
·研究变量 | 第33-34页 |
·研究假设与模型 | 第34-35页 |
·实证研究 | 第35-42页 |
·相关性检验及变量描述 | 第35-36页 |
·回归分析 | 第36-4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研究结论 | 第42页 |
·原因 | 第42-43页 |
·建议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表 1 | 第49-54页 |
附表 2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