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规制工具的比较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 | 第10-12页 |
| 2 环境规制工具的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环境规制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外部性理论 | 第12页 |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2-13页 |
| ·“波特假说” | 第13-15页 |
| ·环境规制的工具分析 | 第15-17页 |
| ·环境规制工具的效率比较 | 第15-16页 |
| ·环境规制效率评价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相关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 3 环境规制工具的模型评价 | 第18-28页 |
| ·环境规制的参与主体及其关系 | 第18-20页 |
|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 | 第20-23页 |
| ·减排最优控制量模型 | 第21-22页 |
| ·给定技术标准的模型 | 第22页 |
| ·给定绩效标准的模型 | 第22-23页 |
| ·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 | 第23-28页 |
| ·环境税基本模型 | 第23-24页 |
| ·排污权交易制度基本模型 | 第24-26页 |
| ·政府补贴基本模型 | 第26页 |
| ·押金—返还制度基本模型 | 第26-28页 |
| 4 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效率比较 | 第28-35页 |
| ·环境税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比较 | 第28-31页 |
| ·环境税与政府补贴的比较 | 第31-32页 |
| ·政府补贴与押金—返还制度的比较 | 第32-33页 |
| ·命令控制型与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的比较 | 第33页 |
| ·对环境规制工具的总结 | 第33-35页 |
| 5 我国环境规制效率低下的原因 | 第35-39页 |
| ·有关环境规制的法律机制不够完善 | 第35页 |
| ·环境规制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 第35-36页 |
| ·环境规制工具的设计存在不足 | 第36-37页 |
| ·命令控制型规制工具设计中的缺陷 | 第36-37页 |
| ·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设计中的缺陷 | 第37页 |
| ·对规制者的行为缺少有效监督,规制效率评价缺失 | 第37-38页 |
| ·污染企业缺少环境保护的意愿和能力 | 第38页 |
| ·社会公众方面的原因 | 第38-39页 |
| 6 提高我国环境规制工具效率的政策建议 | 第39-42页 |
| ·完善环境规制的法律体系 | 第39页 |
| ·完善环境规制的标准体系 | 第39-40页 |
| ·健全环境规制监督体系 | 第40页 |
| ·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40页 |
| ·提高企业环境责任意识 | 第40-41页 |
| ·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