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主调性织体 | 第9-27页 |
·齐唱型 | 第9-18页 |
·第一乐章 | 第9-12页 |
·第二乐章 | 第12页 |
·第四乐章 | 第12-14页 |
·第五乐章 | 第14-16页 |
·第七乐章 | 第16-17页 |
·齐唱型织体在第七交响曲中的表现作用 | 第17-18页 |
·和弦型及其线条化声部处理 | 第18-25页 |
·第一乐章 | 第18-19页 |
·第二乐章 | 第19-20页 |
·第三乐章 | 第20-22页 |
·第四乐章 | 第22-23页 |
·第五乐章 | 第23-24页 |
·第七乐章 | 第24-25页 |
·和弦型织体在第七交响曲中的表现作用 | 第25页 |
·主调性织体小结 | 第25-27页 |
二、复调性织体中的传统写法及“点描”“微复调”“多声向交互式音响”等现代作曲思维 | 第27-37页 |
·各乐章中所包含的复调性织体 | 第27-35页 |
·第一乐章 | 第27-29页 |
·第三乐章 | 第29-32页 |
·第五乐章 | 第32-33页 |
·第七乐章 | 第33-35页 |
·复调性织体小结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附录一 注释 | 第39-40页 |
附录二 《第七交响曲》中合唱歌词翻译 | 第40-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