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三、小结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金会能力建设的研究基础与理论依据 | 第17-22页 |
第一节 研究基础 | 第17-19页 |
一、基金会 | 第17-18页 |
二、基金会能力建设 | 第18-19页 |
三、基金会的分类 | 第19页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9-20页 |
二、治理理论 | 第20页 |
三、第三方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四、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 第22-29页 |
第一节研究假设 | 第22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22-2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二、分析单位 | 第23页 |
三、样本容量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指标选取与问卷设计 | 第24-29页 |
第四章 云南省基金会能力实证研究 | 第29-50页 |
第一节 云南省基金会的历史和现状 | 第29-31页 |
一、云南省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二、云南省基金会的现状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云南省基金会能力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一、法人治理缺乏独立性 | 第31页 |
二、缺乏绩效激励机制 | 第31页 |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 | 第31-32页 |
四、项目运作专业化程度低 | 第32页 |
五、组织缺乏公信力 | 第32页 |
第三节 调查对象的描述性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节 调查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 第33-37页 |
一、效度检验 | 第33-36页 |
二、信度检验 | 第36-37页 |
第五节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39页 |
第六节 差异性分析 | 第39-40页 |
一、性别比较 | 第39页 |
二、学历比较 | 第39-40页 |
三、职务比较 | 第40页 |
第七节 相关性分析 | 第40-43页 |
一、公募基金会相关维度与基金会总体能力的相关分析 | 第40-41页 |
二、非公募基金会相关维度与基金会总体能力的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三、总体相关维度与基金会总体能力的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第八节 回归关系 | 第43-47页 |
一、公募基金会能力与相关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二、非公募基金会与相关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三、基金会总体能力与相关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第九节 研究小结与假设验证 | 第47-50页 |
第五章 云南省基金会能力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 第50-55页 |
第一节 总体思路 | 第50页 |
第二节 具体对策 | 第50-55页 |
一、提高组织自主性 | 第50页 |
二、完善绩效激励制度 | 第50-51页 |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 第51-53页 |
四、提升项目运作能力 | 第53-54页 |
五、提升组织公信力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A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本人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