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呼伦贝尔市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7-24页
   ·乡镇公务员的概念及职业特点第17-18页
     ·乡镇公务员的概念界定第17页
     ·乡镇公务员的职业特点第17-18页
   ·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概念第18-20页
   ·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第20-23页
     ·资源保存理论第20-21页
     ·“人—职”匹配模型理论第21页
     ·公平理论第21-22页
     ·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呼伦贝尔市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分析第24-39页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24-25页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第25-28页
   ·调查数据分析第28-35页
     ·不同性别乡镇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比较分析第28-29页
     ·不同年龄乡镇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比较分析第29-30页
     ·不同婚姻状况乡镇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比较分析第30-31页
     ·不同学历乡镇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比较分析第31-32页
     ·不同工作年限乡镇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比较分析第32-33页
     ·不同职称乡镇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比较分析第33-34页
     ·职业倦怠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4-35页
   ·个案访谈第35-37页
   ·调查结论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呼伦贝尔市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9-47页
   ·呼伦贝尔市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问题第39-41页
     ·公务员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凸显第39页
     ·公务员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低下第39-40页
     ·公务员人际关系不协调第40页
     ·公务员工作成就感低下第40-41页
     ·政府部门形象受损第41页
   ·呼伦贝尔市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第41-46页
     ·人格特质与岗位不协调第41-42页
     ·认知方式不科学第42-43页
     ·工作环境艰苦第43页
     ·培训体系和激励制度不完善第43-44页
     ·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第44页
     ·工资及福利待遇不公正第44-45页
     ·社会监督压力过大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构建呼伦贝尔市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援助体系第47-52页
   ·构建呼伦贝尔市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援助体系的指导思想第47-48页
   ·构建呼伦贝尔市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援助体系的原则第48-49页
     ·保密原则第48页
     ·预防与处理结合原则第48页
     ·评估与反馈原则第48-49页
   ·构建呼伦贝尔市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援助体系的内容第49-51页
     ·个人层面的内容第49页
     ·组织层面的内容第49-50页
     ·社会层面的内容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6 解决呼伦贝尔市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保障措施第52-57页
   ·倡导民主人本的文化理念第52-53页
   ·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第53-54页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第54-55页
   ·鼓励对乡镇公务员的正面宣传第55页
   ·加大对乡镇公务员的社会支持第55-56页
   ·做好援助计划的宣传推广工作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1第62-64页
附录2第64-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认同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考
下一篇: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政府职能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