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目的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写作思路 | 第15-16页 |
第2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现实意义 | 第16-2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 第16-17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辩证关系 | 第17-19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意义 | 第19-21页 |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 第19-20页 |
·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 | 第20页 |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要求 | 第20-21页 |
第3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 | 第21-37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力点确立的原则 | 第21-23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21-22页 |
·全面性原则 | 第22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22-23页 |
·实践性原则 | 第23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力点确立的依据 | 第23-30页 |
·经典文献中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思想 | 第23-27页 |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 第27-29页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 | 第29页 |
·大学生思想实际 | 第29-30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力点 | 第30-37页 |
·理想信念是核心 | 第30-31页 |
·爱国爱党是政治素质 | 第31-32页 |
·博学勤劳是主要任务 | 第32-34页 |
·协作创新是时代精神 | 第34-35页 |
·诚信守法是基本准则 | 第35-37页 |
第4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的培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50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培育现状分析 | 第37-46页 |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 第37-38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培育现状 | 第38-46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培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0页 |
·社会因素 | 第47页 |
·学校因素 | 第47-48页 |
·家庭因素 | 第48-49页 |
·大学生自身因素 | 第49-50页 |
第5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培育的策略 | 第50-67页 |
·社会方面 | 第50-54页 |
·党和政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 第50-51页 |
·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51-53页 |
·加强社会教育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第53-54页 |
·学校方面 | 第54-59页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第54-56页 |
·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 第56-57页 |
·有效利用大学生社团 | 第57-58页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58-59页 |
·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 第59页 |
·家庭方面 | 第59-63页 |
·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 第60-61页 |
·提升家长素质 | 第61页 |
·改进家长的教育方式 | 第61-63页 |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 第63页 |
·大学生自身方面 | 第63-67页 |
·在理论学习中认知 | 第64页 |
·在情感体验中认同 | 第64-65页 |
·在社会实践中内化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