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导论第9-17页
   ·问题的提出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9-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5页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15-17页
     ·研究思路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17页
第2章 “中国梦”概述及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现实意义第17-27页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第17-18页
   ·“中国梦”的基本特征第18-22页
     ·时代性第18-19页
     ·民族性第19-20页
     ·开放性第20-21页
     ·实践性第21-22页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现实意义第22-27页
     ·提升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需要第22-23页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第23-24页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第24-25页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第25-27页
第3章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现状分析第27-40页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取得的成绩第28-31页
     ·提升了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和认知能力第28-29页
     ·增强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29-30页
     ·激发了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第30-31页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教育内容界定模糊第31-33页
     ·教育认同感不足第33-34页
     ·教育形式相对单一第34-35页
     ·教育缺乏长效机制第35页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第35-40页
     ·社会因素第36-37页
     ·学校因素第37-38页
     ·个体因素第38-40页
第4章 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对策第40-53页
   ·厘清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内容第40-43页
     ·增进爱国主义教育,读懂“中国梦”第40-41页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构筑“中国梦”第41-42页
     ·深化实践能力教育,践行“中国梦”第42-43页
   ·形成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的认同第43-46页
     ·教育传授与反馈的认同第43-45页
     ·“三项教育”的认同第45-46页
     ·教育价值的认同第46页
   ·丰富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形式第46-49页
     ·将“中国梦”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第46-48页
     ·搭建宣传平台,拓宽媒介宣传力度第48-49页
     ·发挥组织优势,充实宣传教育活动第49页
   ·建立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长效机制第49-53页
     ·动力机制第50页
     ·整合机制第50-51页
     ·实践机制第51-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第59-60页
附录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以“汉口学院”为例
下一篇: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