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 ·引言 | 第9页 |
| ·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雷达观测研究冰雹云 | 第9-11页 |
| ·冰雹云数值模拟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太行山东麓冰雹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天气形势分型 | 第16-23页 |
| ·太行山东麓降雹的分布特点 | 第16-18页 |
| ·邢台降雹的分布特点 | 第16-17页 |
| ·保定降雹的分布特点 | 第17-18页 |
| ·石家庄降雹的分布特点 | 第18页 |
| ·冰雹的天气形势分型 | 第18-22页 |
| ·冷涡型 | 第18-19页 |
| ·横槽型 | 第19-20页 |
| ·西北气流型 | 第20-21页 |
| ·西来槽型 | 第21页 |
| ·阶梯槽型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降雹的发生条件及雷达回波分析 | 第23-39页 |
| ·天气过程 | 第23-25页 |
| ·天气概况 | 第23页 |
| ·高空环流形势 | 第23-25页 |
| ·降雹发生前的中尺度天气特征 | 第25-28页 |
| ·水汽条件 | 第25-26页 |
| ·不稳定能量 | 第26-27页 |
| ·垂直风切变 | 第27-28页 |
| ·0℃层高度 | 第28页 |
| ·雷达回波特征 | 第28-38页 |
| ·雷达回波演变 | 第28-31页 |
| ·雷达回波高度 | 第31-35页 |
| ·径向速度场 | 第35-36页 |
| ·垂直累积液水含量VIL | 第36-37页 |
| ·与雷雨云雷达回波的对比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强对流过程中地形强迫作用的数值模拟 | 第39-53页 |
| ·WRF模式简介 | 第39-40页 |
| ·模拟方案设计 | 第40-41页 |
| ·模拟与实况的对比 | 第41-43页 |
| ·强降雹过程中的地形强迫 | 第43-51页 |
| ·太行山东侧的水汽高值区 | 第43-44页 |
| ·地形热力环流对局地对流的触发及增强效应 | 第44-47页 |
| ·太行山西侧的阻挡抬升及上游地形对对流的增强 | 第47-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54页 |
| ·讨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