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表扬与规训—从教育中的过度表扬论起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目录第11-14页
绪论第14-16页
1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6-27页
   ·研究的缘起第16页
   ·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理论意义第16-17页
     ·实践意义第17页
   ·文献综述第17-26页
     ·研究文献的横向分布第19-25页
     ·研究文献的纵向分布第25-26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2 表扬涵义的系谱第27-40页
   ·表扬的本质内涵第27-29页
   ·表扬的激励内涵第29-30页
   ·表扬的评价内涵第30-33页
   ·表扬的教育内涵第33-37页
     ·表扬的“教育性”第33-35页
     ·表扬的“体验性”第35-37页
   ·表扬的“消费品”内涵第37-40页
3.表扬涵义系谱的本质观及其反思第40-50页
   ·表扬的“彼”与“此”:手段的“异化”第40-42页
   ·社会学视角:表扬是一种控制第42-47页
   ·教育学视角:表扬是一种教育影响第47-50页
4 过度表扬:教育场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第50-54页
   ·过度表扬现象分类第50-51页
     ·类型一第50页
     ·类型二第50-51页
   ·过度表扬现象的分析第51-54页
5 规训作用:表扬的价值诉求第54-83页
   ·理论层面:表扬“规训化”的理论依据第54-62页
     ·教育理念——目标达成取向的教育理念第54-55页
     ·手段与目的——手段与目的二元对立第55-58页
  结论 1:表扬并非都有教育意义第58-62页
   1 表扬作为一种生产性手段第58-60页
   2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促进人发展的影响第60-62页
   ·主体层面:表扬“规训化”的环境表现第62-71页
     ·师生之间——知识—权力的学术书写环境第62-64页
     ·生生之间——监督竞争的价值书写环境第64-67页
     ·自我内部——道德约束的伦理判断环境第67-69页
  结论 2:表扬是师生二元对立关系的功利表现第69-71页
   1 表扬是教师主导地位的表现第69-70页
   2 表扬是追求价值目的的手段第70-71页
   ·技术层面:表扬“规训化”的技术表现第71-83页
     ·层级监视第71-73页
     ·规范化裁决第73-75页
     ·检查第75-78页
  结论 3:表扬是一种规训第78-83页
   1 规训是一种标准化生产第78-79页
   2 表扬本质涵义的“丧失”第79-80页
   3 表扬是一种规训第80-83页
6 表扬的重构:回归教育意义第83-92页
   ·确立新的教育观第83-86页
     ·教育概念中的悖论第83-85页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大”与“小”第85-86页
     ·新主体教育观第86页
   ·手段与目的的统一第86-88页
   ·经验是其教育意义产生的基础第88-89页
   ·体验是其教育意义产生的方法第89-92页
结语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97-98页
后记第98-100页
附录一:教师对表扬认识的访谈提纲第100-101页
附录二:学生对表扬认识的访谈提纲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清佛教目录研究
下一篇:知识型员工工作生活质量与工作倦怠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