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9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理论概述 | 第21-29页 |
·经济周期与顺周期性的界定 | 第21-23页 |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 第21页 |
·顺周期性的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信贷顺周期的理论概述 | 第23-26页 |
·商业银行信贷市场顺周期性的内生原因 | 第23-25页 |
·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顺周期性 | 第25页 |
·资本监管与顺周期 | 第25-26页 |
·“金融加速器”与顺周期性 | 第26页 |
·商业银行过度顺周期的影响 | 第26-28页 |
·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 | 第26-27页 |
·会削弱货币政策的作用 | 第27页 |
·成为现代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国际上有关银行信贷顺周期的经验 | 第29-34页 |
·美国经验 | 第29-30页 |
·西班牙经验 | 第30-32页 |
·西班牙动态拨备规则的实施背景 | 第30-31页 |
·西班牙的动态拨备系统 | 第31页 |
·西班牙动态拨备实施效果 | 第31-32页 |
·拉美经验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分析 | 第34-43页 |
·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表现 | 第34-37页 |
·银行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 第34-35页 |
·信贷规模与经济活动的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特征 | 第37-39页 |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周期性行业 | 第37-38页 |
·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带来大量不良贷款 | 第38-39页 |
·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形成原因 | 第39-42页 |
·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同质性 | 第39-40页 |
·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第40-41页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顺周期性 | 第41页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具有顺周期性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实证分析 | 第43-57页 |
·模型介绍 | 第43-44页 |
·VAR 模型 | 第43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3-44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4页 |
·数据的选取 | 第44页 |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实证分析 | 第44-49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Johansen 协整检验 | 第45页 |
·VAR 模型 | 第45-46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6-48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8-49页 |
·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实证分析 | 第49-52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49页 |
·Johansen 协整检验 | 第49页 |
·VAR 模型 | 第49-50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50-51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1-52页 |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信贷顺周期的实证分析 | 第52-56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52页 |
·Johansen 协整检验 | 第52-53页 |
·VAR 模型 | 第53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53-55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弱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的政策建议 | 第57-63页 |
·宏观经济政策 | 第57-58页 |
·利用财政政策弱化商业银行的信贷的顺周期性 | 第57页 |
·利用货币政策弱化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 | 第57-58页 |
·银行自身方面 | 第58-60页 |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 | 第58-59页 |
·建立前瞻性的动态贷款损失拨备制度 | 第59-60页 |
·监管方面 | 第60-61页 |
·加强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监管 | 第60页 |
·鼓励银行提高内部评级能力,减少对外部评级的依赖 | 第60-61页 |
·加强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政策协调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1、结论 | 第63页 |
2、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