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导言 | 第8-16页 |
(一) 选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 关于消费、网络消费、消费观和消费观教育的内涵研究 | 第9-11页 |
2. 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的研究 | 第11页 |
3. 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意义的探究 | 第11-12页 |
4. 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现状及成因探究 | 第12页 |
5. 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探究 | 第12页 |
6. 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对策探究 | 第12-14页 |
(三)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 论文的基本思路 | 第14页 |
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四)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 文献检索法 | 第14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3. 访谈法 | 第15-16页 |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相关概念及重要性 | 第16-20页 |
(一) 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1. 网络消费及特征 | 第16页 |
2. 网络消费观 | 第16-17页 |
3. 大学生网络消费观 | 第17页 |
4. 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 | 第17-18页 |
(二) 关注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重要性 | 第18-20页 |
1.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 第18-19页 |
2. 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家庭和谐 | 第19页 |
3.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 | 第19-20页 |
4. 有利于优化网络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 第20页 |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6页 |
(一) 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的积极表现 | 第20-22页 |
1. 彰显个性化的网络消费心理 | 第20-21页 |
2. 具备一定的网络理性消费观 | 第21-22页 |
3. 愈发重视发展型网络消费观 | 第22页 |
(二) 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1. 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心理增强 | 第22-23页 |
2. 大学生容易形成网络炫富观 | 第23页 |
3. 大学生的网络虚假需求消费观明显 | 第23-24页 |
4. 网络多元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冲击 | 第24-25页 |
5. 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消费观和维权意识亟需增强 | 第25-26页 |
三、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成因探究 | 第26-36页 |
(一) 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积极方面 | 第26-28页 |
1. 学校课程中已经涉及消费观教育 | 第26-27页 |
2. 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理论逐渐增多 | 第27页 |
3. 家庭教育中的理财教育、自立教育意识的增强 | 第27-28页 |
4. 社会对于科学消费观的积极引导 | 第28页 |
(二) 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消极方面 | 第28-32页 |
1. 学校网络消费观教育的消极方面 | 第28-30页 |
2. 家庭网络消费观教育的消极方面 | 第30-31页 |
3. 社会网络消费观教育的消极方面 | 第31-32页 |
(三) 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中现存问题成因探究 | 第32-36页 |
1. 学校网络消费观教育中现存问题成因 | 第33-34页 |
2. 家庭网络消费观教育中现存问题成因 | 第34-35页 |
3. 社会网络消费观教育中现存问题成因 | 第35-36页 |
四、完善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对策探究 | 第36-51页 |
(一) 明晰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指导思想 | 第36-39页 |
1. 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 第36-37页 |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政策指导 | 第37-38页 |
3. 以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为导向 | 第38-39页 |
(二) 丰富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内容 | 第39-41页 |
1. 拓展学校通识教育 | 第39页 |
2. 倡导“绿色”网络消费观 | 第39-40页 |
3. 推进网络消费伦理准则自律 | 第40页 |
4. 推广网络消费安全观 | 第40页 |
5. 加强网络消费责任观 | 第40-41页 |
(三) 明确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原则 | 第41-43页 |
1. 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 第41-42页 |
2. 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42页 |
3. 科学技术能力的提升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原则 | 第42-43页 |
4. 灌输与疏导相统一的原则 | 第43页 |
(四) 探索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方法 | 第43-46页 |
1. 虚实结合法 | 第43-44页 |
2. 网络“阵地”法 | 第44页 |
3. 榜样示范法 | 第44-45页 |
4. 环境优化法 | 第45页 |
5. 心理咨询法 | 第45-46页 |
(五) 探求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现实途径 | 第46-51页 |
1. 以学校为主体,重点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网络消费观 | 第46-47页 |
2. 以家庭为辅助,侧面引导大学生适度网络消费观 | 第47-48页 |
3. 以社会为依托,全面倡导大学生合理网络消费观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