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0-20页 |
·出版行业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出版社向数字出版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4-17页 |
·国内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 第14-15页 |
·华理出版社经营状况 | 第15-17页 |
·研究传统图书出版社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发展的意义 | 第17页 |
·论文的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论文的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的理由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选择华理出版社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的理由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20-27页 |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第20-21页 |
·企业战略的定义 | 第20页 |
·战略定位和战略转型理论 | 第20-21页 |
·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五力模型理论概述 | 第21页 |
·PEST分析概述 | 第21-22页 |
·SWOT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战略规划、衡量和评价: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战略规划理论 | 第23-25页 |
·数字出版战略的概念 | 第25-27页 |
·数字出版的概念 | 第25页 |
·数字出版战略的理论与探索 | 第25-27页 |
第3章 数字出版发展战略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27-30页 |
·数字出版发展战略的PEST分析 | 第27-30页 |
·影响数字化出版发展的政治与政策因素分析 | 第27页 |
·影响数字化出版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影响数字化出版发展的社会因素 | 第28页 |
·影响数字化出版发展的科技因素 | 第28-30页 |
第4章 华理出版社数字出版业务转型战略的竞争力市场分析 | 第30-39页 |
·数字出版业的市场增长分析 | 第30-33页 |
·需求增长分析 | 第30-31页 |
·供给增长分析 | 第31-32页 |
·市场结构变化分析 | 第32-33页 |
·华理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发展的市场竞争分析 | 第33-36页 |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第34页 |
·替代品威胁 | 第34-35页 |
·供应方 | 第35页 |
·市场(购买方) | 第35页 |
·行业内的竞争 | 第35-36页 |
·华理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战略的SWOT分析 | 第36-39页 |
·华理出版社数字化出版转型发展战略的优势 | 第36-37页 |
·华理出版社数字化出版转型发展战略的弱势 | 第37页 |
·华理出版社数字化出版转型发展战略的机遇 | 第37-38页 |
·华理出版社数字化出版转型发展战略的威胁 | 第38-39页 |
第5章 华理出版社数字化出版发展的综合战略分析 | 第39-46页 |
·数字化出版的战略目标与战略定位 | 第39-40页 |
·战略目标 | 第39页 |
·战略定位 | 第39-40页 |
·数字出版物的盈利模式 | 第40-41页 |
·基于B2B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 | 第40-41页 |
·基于B2C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 | 第41页 |
·微收费盈利模式 | 第41页 |
·基于SWOT分析的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 | 第41-42页 |
·跨行业产业融合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 | 第41-42页 |
·“深度阅读”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 | 第42页 |
·“混合型”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 | 第42页 |
·“互动式“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 | 第42页 |
·基于“深度阅读”与“互动式”结合为主导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 | 第42-46页 |
·基于“深度阅读”与“互动式”结合为主导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的提出 | 第42-43页 |
·微数字出版的概念 | 第43页 |
·基于“深度阅读”与“互动式”结合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商业模式 | 第43-46页 |
第6章 华理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战略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及实施计划 | 第46-52页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评估 | 第46-49页 |
·财务维度的分析 | 第46页 |
·客户维度的分析 | 第46页 |
·内部运营分析 | 第46-47页 |
·学习与成长 | 第47-49页 |
·战略实施 | 第49-51页 |
·制定数字化出版人才引进计划和倾斜的激励措施 | 第49页 |
·挖掘和利用纸质图书资源,全方位全流程的策划数字出版物重点选题 | 第49页 |
·重组出版产业链 | 第49-50页 |
·建设出版社信息化电子商务平台 | 第50-51页 |
·开展与读者互动,扩大读者群 | 第51页 |
·出版社向数字化出版转型战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51-52页 |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