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评述 | 第14页 |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 ·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 ·微博 | 第16页 |
| ·政务微博 | 第16-19页 |
|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公共领域理论 | 第19-21页 |
| ·沉默的螺旋 | 第21-22页 |
| ·社会类型论 | 第22-23页 |
| 3 政务微博的公共领域特征 | 第23-39页 |
| ·主体特征:平等性和多元性 | 第23-24页 |
| ·内容特征:协商性和亲民性 | 第24-31页 |
| ·环境特征:开放性和民主性 | 第31-33页 |
| ·民意特征:舆论性和批判性 | 第33-35页 |
| ·效能特征:中介性和渗透性 | 第35-39页 |
| 4 政务微博与公共领域的差距 | 第39-46页 |
| ·公众方面的差距 | 第39-41页 |
| ·政府作为参与主体造成的差距 | 第39页 |
| ·政府与意见领袖操纵话语局面造成的公众平等性差距 | 第39-40页 |
| ·公民媒介素养不足造成的参与程度差距 | 第40-41页 |
| ·公共空间方面的差距 | 第41-43页 |
| ·政务微博受政策体制制约造成的差距 | 第41-42页 |
| ·政务微博依靠传统媒体议程设置造成的差距 | 第42-43页 |
| ·公共舆论方面的差距 | 第43-46页 |
| ·微博“碎片化”特性带来的信息传播不全面性 | 第43-44页 |
| ·媒介素养缺失带来的公共舆论不真实性 | 第44页 |
| ·“沉默的螺旋”效应带来的舆论表达不理性 | 第44-46页 |
| 5 公共领域视角下政务微博的发展 | 第46-63页 |
| ·政府层面:转变执政理念,升级政务微博办公平台 | 第46-55页 |
| ·积极转变执政理念,优化微博角色定位 | 第46-52页 |
| ·升级政务微博办公平台,建设网络监督员制度 | 第52-55页 |
| ·媒介层面:完善信息互动机制,拓宽公众信息互动空间 | 第55-61页 |
| ·增加互动型信息比重,响应公众主动参与需求 | 第55-56页 |
| ·构建突发事件信息互动机制,拓宽公众信息互动空间 | 第56-61页 |
| ·公众层面:提高媒介素养,培养公民意识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