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3D Slicer平台的介绍及开发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及目的 | 第14-15页 |
·本文内容 | 第15-17页 |
·本文所完成的工作 | 第15页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开发前的准备 | 第17-25页 |
·部署工具 | 第17-19页 |
·CMake | 第17-18页 |
·SVN | 第18页 |
·Git | 第18页 |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 第18-19页 |
·Qt | 第19页 |
·本地计算机上创建代码副本 | 第19页 |
·编译并调试Slicer | 第19-22页 |
·编译 | 第19-22页 |
·调试Slicer | 第22页 |
·加入开发者社区 | 第22-23页 |
·提交Bug和贡献代码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医学图像处理平台3D Slicer结构剖析 | 第25-33页 |
·Slicer的系统结构 | 第25-27页 |
·Slicer的模块 | 第27-31页 |
·命令行模块 | 第27-29页 |
·可加载模块 | 第29页 |
·脚本模块 | 第29-30页 |
·Slicer模块的加载 | 第30-31页 |
·Slicer的扩展 | 第31页 |
·Slicer中的MRML数据类型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3D Slicer国际化方法分析 | 第33-49页 |
·软件国际化的概念 | 第33-34页 |
·字符串的编码 | 第34-36页 |
·软件国际化策略分析 | 第36页 |
·Qt国际化方法研究 | 第36-40页 |
·Slicer平台界面结构 | 第40-42页 |
·Slicer平台界面创建过程研究 | 第42-48页 |
·核心部分 | 第42-44页 |
·模块框架 | 第44页 |
·可加载模块分类界面 | 第44-45页 |
·命令行模块分类界面 | 第45-47页 |
·脚本模块分类界面 | 第47-48页 |
·Slicer国际化方法分析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3D Slicer国际化具体过程 | 第49-78页 |
·语言选择功能实现 | 第49-54页 |
·语言菜单选项的添加 | 第50-51页 |
·连接菜单和槽函数 | 第51-52页 |
·翻译字典文件加载的实现 | 第52-53页 |
·翻译函数的字符串编码 | 第53-54页 |
·核心部分国际化过程 | 第54-59页 |
·主窗口 | 第54-56页 |
·应用程序设置界面 | 第56-57页 |
·工具栏 | 第57-59页 |
·模块界面框架 | 第59-60页 |
·可加载模块分类界面 | 第60-62页 |
·命令行模块分类界面 | 第62-74页 |
·命令行模块界面框架 | 第62-63页 |
·模块状态显示栏 | 第63-64页 |
·模块折叠按钮 | 第64页 |
·参数界面部分 | 第64-68页 |
·资源文件的获取 | 第68-73页 |
·国际化效果 | 第73-74页 |
·脚本模块分类界面 | 第74-76页 |
·使用翻译函数 | 第74-75页 |
·资源文件的获取 | 第75-76页 |
·字符串的输入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全文总结 | 第78页 |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