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构学论文

一种3-UPS/S球面并联机构的运动参数优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并联机构的起源第11-14页
   ·并联机构的应用第14-17页
     ·运动模拟器第14页
     ·并联机床第14-15页
     ·微动机器人第15-16页
     ·力传感器第16-17页
   ·3-UPS/S球面并联机构的研究现状第17页
   ·性能指标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3-UPS/S球面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第21-33页
   ·引言第21页
   ·姿态反解模型第21-22页
   ·姿态正解模型第22-27页
     ·数值正解模型第22-26页
     ·Groebner基法正解模型第26-27页
   ·速度模型第27-28页
   ·加速度模型第28-29页
   ·数值算例第29-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3-UPS/S球面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第33-46页
   ·引言第33页
   ·移动驱动3-UPS/S球面并联机构设计空间第33-35页
   ·工作空间分析第35-41页
     ·影响因素第35-37页
     ·求解方法第37-38页
     ·表达方式第38-39页
     ·求解结果第39-41页
   ·动平台自转能力分析第41-43页
     ·对称自转能力分析第41-42页
     ·非对称自转能力分析第42-43页
   ·动平台偏转能力分析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3-UPS/S球面并联机构奇异位形分析第46-51页
   ·引言第46页
   ·奇异位形的判别方法第46-47页
     ·Jacobian代数法第46页
     ·线几何法第46页
     ·奇异的运动学法第46-47页
   ·奇异位形求解第47-48页
   ·动平台规避奇异能力分析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基于速度、力、刚度性能的优质工作空间分析第51-59页
   ·引言第51页
   ·拉格朗日方程第51页
   ·基于速度性能的优质工作空间分析第51-54页
   ·基于承载力性能的优质工作空间分析第54-55页
   ·基于刚度性能的优质工作空间分析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3-UPS/S球面并联机构的优化设计第59-68页
   ·引言第59页
   ·优化设计方法第59页
   ·同时考虑自转角和偏转角的尺寸优化设计第59-61页
   ·自转角和偏转角图谱叠加优质工作空间图谱的尺寸优化设计第61-62页
   ·单独考虑偏转角的尺寸优化设计第62-63页
   ·偏转角图谱叠加优质工作空间图谱的尺寸优化设计第63-65页
   ·尺寸参数的选取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7章 3-UPS/S球面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及仿真第68-83页
   ·引言第68页
   ·基于KANE方法的动力学分析第68-75页
     ·Kane方法简介第68页
     ·速度分析第68-69页
     ·加速度分析第69-70页
     ·偏速度和偏角速度分析第70-71页
     ·广义主动力和广义惯性力第71-72页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72-73页
     ·数值算例第73-75页
   ·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仿真第75-82页
     ·虚拟样机技术第75页
     ·虚拟样机的Pro/E建模第75-76页
     ·虚拟样机的ADAMS建模第76-79页
     ·虚拟样机的运动学仿真第79-81页
     ·虚拟样机的动力学仿真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致谢第88-89页
作者简介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随车起重机轨迹规划与液压控制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EEMD样本熵和模糊聚类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