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8页 |
·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 第16-19页 |
·流感病毒的结构 | 第16-17页 |
·流感病毒的编码蛋白 | 第17-18页 |
·流感病毒的复制 | 第18页 |
·流感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 第18-19页 |
·禽流感的流行现状 | 第19-20页 |
·H5N1 亚型禽流感 | 第19-20页 |
·H9N2 亚型禽流感 | 第20页 |
·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全病毒灭活疫苗 | 第20-21页 |
·重组活载体疫苗 | 第21页 |
·DNA 疫苗 | 第21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21-22页 |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22-25页 |
·借助辅助病毒拯救流感病毒 | 第22-23页 |
·借助质粒系统拯救流感病毒 | 第23-25页 |
·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与流感病毒生物学研究 | 第25-26页 |
·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与流感疫苗研究 | 第26页 |
·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与流感病毒载体研究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H5N1 亚型 AIV 遗传特性分析 | 第28-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病毒株 | 第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8页 |
·病毒基因组 RNA 的提取及 cDNA 的合成 | 第28-29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9页 |
·目的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29-30页 |
·序列测定与分析比较 | 第30页 |
·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9页 |
·病毒基因组序列遗传特性分析 | 第30-39页 |
·病毒的致病性分析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章 H9N2 亚型 AIV HA 基因的遗传特性分析 | 第42-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病毒株 | 第42页 |
·实验试剂和方法 | 第42页 |
·H9N2 亚型流感病毒 HA 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2页 |
·动物感染实验 | 第42-43页 |
·结果 | 第43-48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43页 |
·H9N2 亚型 AIV HA 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 第43-44页 |
·HA 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 | 第44-46页 |
·HA 基因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6页 |
·动物感染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H9N2 亚型 AIV 细胞培养候选疫苗株的拯救 | 第50-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病毒株与质粒 | 第50页 |
·细胞及载体 | 第50页 |
·实验动物 | 第50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0-51页 |
·EID50和 TCID50的测定 | 第51页 |
·pHW2000 双向转录载体的工作原理 | 第51-52页 |
·rSH11 拯救的技术路线 | 第52-53页 |
·rSH11 毒株的拯救 | 第53-54页 |
·rSH11 的鉴定 | 第54页 |
·动物免疫保护实验 | 第54页 |
·HA 和 NA 基因替换重组流感病毒的拯救 | 第54-55页 |
·结果 | 第55-59页 |
·H9N2 亚型 AIV 的生长特性 | 第55页 |
·重组质粒的 PCR 鉴定 | 第55-56页 |
·聚合酶基因和核蛋白基因重组质粒表达活性的荧光鉴定 | 第56页 |
·重组病毒的血凝活性检测 | 第56-57页 |
·rSH11 的拯救 | 第57页 |
·rSH11 的鉴定 | 第57页 |
·rSH11 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 | 第57-58页 |
·HA 和 NA 基因替换重组流感病毒的拯救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