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1页 |
插图清单 | 第11-12页 |
表格清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中国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 第13-14页 |
·黄土的矿物学特征 | 第14-16页 |
·黄土的矿物组成 | 第14页 |
·铁氧化物 | 第14-16页 |
·黄土地区地下水高砷情况 | 第16-21页 |
·砷的基本性质 | 第16-17页 |
·砷的危害 | 第17-18页 |
·我国高砷地下水的分布 | 第18页 |
·黄土地区高砷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结合态砷提取方法 | 第22-30页 |
·测试方法 | 第22-24页 |
·砷浓度的测定 | 第22-23页 |
·Fe2+测试方法 | 第23页 |
·XRD 分析 | 第23-24页 |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 第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实验样品 | 第24-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初步提取实验 | 第26页 |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提取 条件优化实验 | 第26页 |
·温度对 As 释放的影响 | 第26-27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27-28页 |
·传统连续提取法实验结果 | 第27页 |
·条件优化实验结果 | 第27-28页 |
·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结果 | 第28页 |
·环境意义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微生物-黄土交互作用对黄土中砷活化迁移的影响 | 第30-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黄土中砷的赋存状态 | 第33页 |
·溶液中 Fe2+浓度的变化 | 第33-35页 |
·溶液中砷浓度的变化 | 第35-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不同离子对黄土中砷释放的影响 | 第39-5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理化条件对 As 释放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黄土的 As 释放效应 | 第40-41页 |
·测试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理化条件对 As 释放的影响 | 第41-46页 |
·不同地区黄土样品砷释放平衡浓度 | 第46-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