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2页 |
表格清单 | 第12-13页 |
插图清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高级氧化法水处理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研究现状 | 第14页 |
·高级氧化法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高铁酸盐简介 | 第16-21页 |
·高铁酸盐的性质 | 第16-19页 |
·高铁酸盐的制备 | 第19-20页 |
·高铁酸盐水处理应用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隔离式电解槽电解制备高铁酸盐 | 第23-32页 |
·前言 | 第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高铁酸盐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高铁酸盐浓度的测定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电解液浓度对高铁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温度对高铁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时间对高铁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27页 |
·电流对高铁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最佳电解条件的正交实验 | 第28-29页 |
·电解液中加入微量添加剂对高铁酸盐浓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产物表征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高铁酸钾/254nm紫外光协同氧化降解水体中双酚A | 第32-42页 |
·前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产物分析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高铁酸钾投加量对双酚A降解的影响 | 第34-35页 |
·初始溶液pH值对双酚A降解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双酚A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7-38页 |
·最佳降解条件的正交实验 | 第38页 |
·降解产物UV-Vis分析和反应机理推断 | 第38-40页 |
·高铁酸钾/紫外光作用下双酚A的COD_(Cr)降解反应动力学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高铁酸钾/254nm紫外光协同氧化降解水体中对硝基苯酚 | 第42-50页 |
·前言 | 第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产物分析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高铁酸钾投加量对对硝基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 第43页 |
·初始溶液pH值对对硝基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对硝基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5-46页 |
·最佳降解条件的正交实验 | 第46-47页 |
·降解产物UV-Vis分析和反应机理推断 | 第47-48页 |
·高铁酸钾/紫外光作用下对硝基苯酚的降解反应动力学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高铁酸盐/254nm紫外光协同氧化降解水体中硝基苯 | 第50-58页 |
·前言 | 第50-51页 |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产物分析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高铁酸盐投加量对硝基苯COD_(Cr)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初始溶液pH值对硝基苯COD_(Cr)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反应时间对硝基苯COD_(Cr)降解率的影响 | 第53页 |
·硝基苯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对硝基苯COD_(Cr)降解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最佳降解条件的正交实验 | 第54-55页 |
·降解产物UV-Vis分析及其反应机理的推断 | 第55-56页 |
·高铁酸盐/紫外光作用下硝基苯的COD_(Cr)降解反应动力学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未来工作的建议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1页 |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