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概述 | 第10-20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界定与功能 | 第10-14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概念 | 第10-11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功能 | 第11-14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价值目标 | 第14-16页 |
·自由与正义 | 第14-15页 |
·秩序与效率 | 第15-16页 |
·公平 | 第16页 |
·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意义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境外国家和地区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梳理与借鉴 | 第20-30页 |
·美国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 | 第20-23页 |
·历史发展 | 第20-21页 |
·构成要件 | 第21-22页 |
·赔偿数额计算标准 | 第22-23页 |
·德国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 | 第23-26页 |
·历史发展 | 第23页 |
·适用范围 | 第23-25页 |
·赔偿数额的计算 | 第25-26页 |
·台湾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 | 第26-27页 |
·适用范围 | 第26-27页 |
·赔偿数额的确定 | 第27页 |
·对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的启示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之考察 | 第30-38页 |
·立法背景 | 第30-3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违法行为的认定规定不合理 | 第31-32页 |
·赔偿金计算模式不合理 | 第32-33页 |
·惩罚性赔偿之诉的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 | 第33-34页 |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得不到制度和程序保障 | 第34-35页 |
·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的重构 | 第38-48页 |
·完善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38-39页 |
·理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法律竞合问题 | 第38-39页 |
·扩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主观适用条件 | 第39页 |
·构建合理的赔偿金计算机制 | 第39-42页 |
·赔偿金基数确定和计算方式的完善 | 第40-41页 |
·惩罚性赔偿金与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关系及适用 | 第41-42页 |
·确定惩罚性赔偿金的综合考量因素 | 第42页 |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42-43页 |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相关制度及程序完善 | 第43-48页 |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 第43-44页 |
·扩大请求适用该制度的主体范围 | 第44-45页 |
·明确适用诉讼代表人制度 | 第45-46页 |
·规范惩罚性赔偿金的支付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