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2 本研究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33页 |
·交往理论 | 第21-25页 |
·交往的定义 | 第21-23页 |
·交往的特征 | 第23-25页 |
·思想政治教育 | 第25-29页 |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 第26-27页 |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 第27-29页 |
·社会交往方式变革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 | 第29-32页 |
·社会交往方式要求从占有转向共生 | 第30页 |
·全球化发展对交往提出更高要求 | 第30-31页 |
·网络交往方式出现带来新思考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从交往的视角透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第33-42页 |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 | 第33-34页 |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教育中交往目的难以实现 | 第34-35页 |
·教育中交往双方角色错位 | 第35-36页 |
·教育中交往内容陈冗单调 | 第36-37页 |
·教育中交往互动难成馈路 | 第37页 |
·教育中交往效果缺乏共情 | 第37-38页 |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单一式”教育普遍存在 | 第38页 |
·教育主体性价值被忽略 | 第38-39页 |
·教育内容与生活世界疏离 | 第39-40页 |
·教育变成对象化活动 | 第40页 |
·占有式教育居主导地位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构建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42-57页 |
·遵循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 第42-48页 |
·主体间性原则 | 第42-43页 |
·对话原则 | 第43-45页 |
·双向互动原则 | 第45-46页 |
·生活化原则 | 第46-47页 |
·交往理性原则 | 第47-48页 |
·创新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48-53页 |
·确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主体地位 | 第48-50页 |
·树立教育目标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 | 第50-51页 |
·保证教育内容回归生活 | 第51-52页 |
·坚持教育方法从灌输到对话 | 第52-53页 |
·营造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53-56页 |
·优化交往语言环境 | 第54页 |
·优化交往现实环境 | 第54-55页 |
·优化交往网络环境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