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

注凝成型制备高性能氧化铝一氧化锆复相陶瓷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44页
 1.1 绪论第12-15页
 1.2 氧化铝一氧化锆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第15-26页
  1.2.1 氧化铝和氧化锆的晶体结构第15-17页
  1.2.2 复相材料的基本概念第17-18页
  1.2.3 氧化铝一氧化锆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第18-23页
  1.2.4 复相陶瓷的增韧机理第23-26页
 1.3 注凝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第26-41页
  1.3.1 陶瓷成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27-33页
  1.3.2 注凝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第33-41页
 1.4 本章小结与研究思路第41-44页
  1.4.1 本章小结第41-42页
  1.4.2 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思路第42-44页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第44-52页
 2.1 原材料第44-46页
  2.1.1 陶瓷粉料第44-45页
  2.1.2 注凝成型原料第45-46页
  2.1.3 其它原料第46页
 2.2 试验方法第46-48页
  2.2.1 氧化锆增强增韧氧化铝复相陶瓷的制备第46-47页
  2.2.2 氧化铝增强氧化锆复相陶瓷第47-48页
 2.3 性能测试第48-52页
  2.3.1 微粉和浆料的性能测试第48页
  2.3.2 生坯性能测定第48-50页
  2.3.3 复相陶瓷性能测试第50页
  2.3.4 显微结构观察与分析第50-52页
第三章 ZrO_2增强增韧Al_2O_3复相陶瓷第52-97页
 3.1 ZrO_2增强增韧Al_2O_3复相陶瓷的配方设计第52-63页
  3.1.1 ZrO_2原料的选择第52-54页
  3.1.2 Al_2O_3原料超细化处理及其对ZTA复相陶瓷的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3.1.3 ZrO_2增强增韧Al_2O_3复相材料的配方设计第56-62页
  3.1.4 本节小结第62-63页
 3.2 Al_2O_3-ZrO_2体系的流变特性第63-81页
  3.2.1 Al_2O_3粉体的胶体特性和流变特性第63-70页
  3.2.2 ZrO_2粉体胶体特性和流变特征第70-75页
  3.2.3 Al_2O_3-ZrO_2二元粉料的流变特性第75-79页
  3.2.4 本节小结第79-81页
 3.3 ZrO_2增强增韧Al_2O_3生坯的制备与表征第81-89页
  3.3.1 有机单体、交联剂的选择与配比的确定第81页
  3.3.2 浆料中消泡剂含量的确定第81-82页
  3.3.3 浆料的固化剂、阻聚剂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确定第82-84页
  3.3.4 生坯的干燥及力学性能第84-85页
  3.3.5 坯体的预烧及孔结构第85-88页
  3.3.6 本节小结第88-89页
 3.4 ZTA复相陶瓷的烧结与显微结构第89-97页
  3.4.1 烧成工艺对ZTA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第89-92页
  3.4.2 ZTA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第92-96页
  3.4.3 本节小结第96-97页
第四章 高性能ZrO_2基复相陶瓷的制备第97-135页
 4.1 非均相沉淀法制备Al_2O_3-ZrO_2复合微粉的性能与表征第97-104页
  4.1.1 Al_2O_3包裹ZrO_2复合微粉的制备第97-102页
  4.1.2 ZrO_2-Al_2O_3复合微粉的表征第102-103页
  4.1.3 本节小结第103-104页
 4.2 Al_2O_3增强ZrO_2复相陶瓷的配方设计第104-112页
  4.2.1 Al_2O_3含量对烧成收缩的影响第104-105页
  4.2.2 Al_2O_3含量对烧结体体积密度的影响第105-106页
  4.2.3 Al_2O_3含量对烧结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06-109页
  4.2.4 Al_2O_3增强ZrO_2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第109-111页
  4.2.5 本节小节第111-112页
 4.3 ZrO_2.Al_2O_3复合微粉的胶体特性和流变特征第112-116页
  4.3.1 ZrO_2.Al_2O_3复合微粉的胶体特性第112-113页
  4.3.2 ZrO_2.Al_2O_3复合微粉的流变特征第113-115页
  4.3.3 本节小结第115-116页
 4.4 高性能ZrO_2基复相陶瓷的生坯制备与表征第116-118页
  4.4.1 单体丙烯酰胺用量的确定第116页
  4.4.2 生坯的干燥制度及物理力学性能第116-117页
  4.4.3 生坯的预烧及预烧坯体的孔结构第117页
  4.4.4 本节小结第117-118页
 4.5 注凝成型ZrO_2基复相陶瓷的性能与显微结构第118-135页
  4.5.1 烧成制度对烧结体性能的影响第118-121页
  4.5.2 烧结体的显微结构第121-129页
  4.5.3 增强增韧机理分析第129-134页
  4.5.4 本节小结第134-13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38页
 5.1 结论第135-137页
 5.2 问题和展望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8页
成果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丙烯纤维增强膨胀混凝土及其在道面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火灾环境下液化气储罐热响应动力过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