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高校绩效评估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3页 |
导论 | 第13-20页 |
1 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7-18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9页 |
·调研访谈 | 第19-20页 |
第1章 高校绩效评估概述 | 第20-29页 |
·绩效评估相关理论阐述 | 第20-22页 |
·绩效评估的内涵 | 第20-21页 |
·高校绩效评估的内涵 | 第21-22页 |
·高校绩效评估的国外模式及实践 | 第22-29页 |
·以品质为特色的英国模式及实践 | 第22-24页 |
·以认可制为主的美国模式及实践 | 第24-27页 |
·以自我评估为主的日本模式及实践 | 第27-29页 |
第2章 台湾地区高校绩效评估机制的发展历程 | 第29-35页 |
·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并办理学科评估时期 | 第29-30页 |
·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进行学科评估时期 | 第30-31页 |
·委托学术团体进行评估 | 第30-31页 |
·公私立大学院校中程校务发展计划访评的实施 | 第31页 |
·依法办理大学绩效评估 | 第31-32页 |
·鼓励建立自我绩效评估机制 | 第32-33页 |
·委托民间团体办理大学校务绩效评估 | 第33-34页 |
·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专责评估 | 第34-35页 |
第3章 台湾地区当前高校绩效评估机制的具体内容 | 第35-46页 |
·评估中心 | 第35-40页 |
·组织架构 | 第36-37页 |
·工作人员及评估人员的选聘 | 第37-38页 |
·评估中心的任务 | 第38-39页 |
·评估中心的执行策略 | 第39页 |
·评估中心的自我改善机制 | 第39-40页 |
·评估的目的与对象 | 第40-41页 |
·评估项目与标准 | 第41-42页 |
·评估流程 | 第42-46页 |
·前置作业阶段 | 第43页 |
·自我评估阶段 | 第43页 |
·实地访评阶段 | 第43页 |
·结果决定与访评后续阶段 | 第43-46页 |
第4章 台湾地区高校绩效评估机制的经验与局限 | 第46-52页 |
·台湾高校绩效评估机制的经验 | 第46-49页 |
·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 第46-48页 |
·绩效评估的公开化与程序化 | 第48页 |
·推动绩效评估与国际接轨 | 第48-49页 |
·绩效评估的相关立法明确而具体 | 第49页 |
·台湾高校绩效评估机制的局限 | 第49-52页 |
·不易反映出系所办学品质,妨碍多元化发展 | 第50页 |
·系所分类不完善,难达到适切性 | 第50-51页 |
·绩效评估缺乏设计严密的监督控制机制 | 第51-52页 |
第5章 台湾地区经验对大陆的启示和借鉴 | 第52-65页 |
·大陆高校绩效评估的发展历程 | 第52-53页 |
·当前大陆高校绩效评估的具体内容 | 第53-56页 |
·大陆高校绩效评估的主体 | 第53-54页 |
·大陆高校绩效评估的标准 | 第54-55页 |
·大陆高校绩效评估的流程 | 第55-56页 |
·大陆高校绩效评估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56-60页 |
·绩效评估内容未尽完善 | 第56-58页 |
·绩效评估标准一致化 | 第58页 |
·评估主体缺少多元化 | 第58-59页 |
·绩效评估结果报喜不报忧,未形成结果导向机制 | 第59-60页 |
·腐败现象严重,评估法源未尽完善 | 第60页 |
·台湾经验对大陆高校绩效评估带来的启示与借鉴 | 第60-65页 |
·合理定位政府在高校绩效评估中的角色 | 第60-62页 |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高校绩效评估 | 第62-63页 |
·优化评估项目与指标体系 | 第63-64页 |
·强化绩效评估结果与高校师生管理的衔接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