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利益论文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当代意义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5页
一、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形成轨迹第15-21页
 (一)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思想萌芽第15-17页
 (二)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初步形成第17-18页
 (三)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最终确立第18-21页
二、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1-32页
 (一) 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第21-24页
  1. 马克思主义利益的内涵第21-23页
  2. 利益的外延第23-24页
 (二) 利益的构成要素第24-27页
 (三) 利益的性质及其分类第27-30页
  1. 利益的性质第27-29页
  2. 利益的分类第29-30页
 (四) 利益的社会功能第30-32页
  1. 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第30页
  2. 利益矛盾是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第30-31页
  3. 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第31-32页
三、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第32-50页
 (一) 毛泽东的利益观第32-37页
  1. 确立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社会主义基本利益原则第32-34页
  2. 探讨社会主义利益关系的性质及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处理第34页
  3. 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第34-35页
  4. 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利益关系处理原则第35页
  5. 实行各尽其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利益分配原则第35-36页
  6. 人民物质利益实现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第36-37页
  7. 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同加强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第37页
 (二) 邓小平的利益观第37-40页
  1. 人民利益根本论第37-38页
  2. 共同富裕论第38-39页
  3. 对立统一理论第39页
  4. 平等互利论第39-40页
 (三) 江泽民的利益观第40-44页
  1.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第40-42页
  2. 提出了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与矛盾的新思路与新原则第42-44页
  3. 对怎样实现好人民利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第44页
 (四) 科学发展观对利益理论的创新第44-50页
  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第45-46页
  2. 关注人民切身利益——改善民生第46页
  3.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利益关系处理原则第46-47页
  4.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人民利益实现的科学方法第47-48页
  5. 构建利益和谐社会第48-49页
  6. 实现人民利益是目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键第49-50页
四、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指导意义第50-55页
 (一) 我国现阶段利益关系现状第50-52页
  1. 利益关系复杂化第50-51页
  2. 利益群体显性化第51页
  3. 利益对抗激烈化第51-52页
 (二) 我国现阶段利益矛盾产生的原因第52-53页
  1. “城乡二元结构”的消极影响第52页
  2.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第52页
  3. 法制的健全遗留问题第52-53页
 (三) 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第53-55页
  1. 发展社会生产力第53页
  2. 建立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第53-54页
  3. 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第58-60页
后记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谐社会视域下和谐社会心态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幸福观的逻辑演变及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