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问题解决的学习干预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图目录 | 第10-11页 |
表目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研究过程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问题解决和学习干预 | 第18-31页 |
第一节 问题解决 | 第18-26页 |
(一) 问题解决:过程 | 第19-20页 |
(二) 问题解决学习:认知和元认知活动 | 第20-24页 |
(三) 问题解决学习:学习者存在的困难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学习干预 | 第26-27页 |
(一) 学习干预: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二) 学习干预:分类 | 第27页 |
第三节 促进问题解决的学习干预 | 第27-31页 |
(一) 乔纳森——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模型 | 第28-29页 |
(二) Ge和Land——问题解决学习干预模型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促进问题解决的学习干预:框架和要素 | 第31-46页 |
第一节 学习干预框架:概述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学习干预框架:组成要素 | 第33-41页 |
(一) 提示性问题 | 第34-36页 |
(二) 有理由论证 | 第36-37页 |
(三) 计划 | 第37-39页 |
(四) 小组对话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学习干预框架:技术实现 | 第41-46页 |
(一) 技术实现学习干预的优势 | 第41页 |
(二) 可用的技术平台:Metafora | 第41-45页 |
(三) 技术在本研究中的使用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促进问题解决的学习干预设计:资源和活动 | 第46-60页 |
第一节 资源设计 | 第46-54页 |
(一) 提示性问题 | 第46-48页 |
(二) 有理由论证 | 第48-50页 |
(三) 计划 | 第50-52页 |
(四) 小组对话 | 第52-54页 |
第二节 活动设计 | 第54-60页 |
(一) 整体概述 | 第54-55页 |
(二) 准备课活动 | 第55-56页 |
(三) 问题解决探究活动 | 第56-60页 |
第五章 促进问题解决的学习干预应用:准实验研究 | 第60-83页 |
第一节 课堂准实验研究设计 | 第60-62页 |
(一) 实验背景 | 第60页 |
(二) 实验对象 | 第60-61页 |
(三) 实验数据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实验过程 | 第62-63页 |
第三节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3-83页 |
(一) 一般能力表现 | 第63-64页 |
(二) 小组合作表现 | 第64-72页 |
(三) 问题解决表现 | 第72-78页 |
(四) 问题解决迁移表现 | 第78-83页 |
第六章 促进问题解决的学习干预:结果和展望 | 第83-88页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83-85页 |
(一) 干预效果 | 第83-84页 |
(二)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 | 第84-85页 |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85-88页 |
(一) 研究局限 | 第86-87页 |
(三) 未来研究展望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