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气候变化的发展效应--气候变化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2页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9页
 三、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9-20页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0-22页
第二章 气候、气候变化与发展方式第22-46页
 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历史第22-31页
  一、 气候变化的自然史:人类、环境和生态系统第23-26页
  二、 气候变化的认识史:科学、政治与共识第26-29页
  三、 气候变化的多视角分析第29-31页
 第二节 传统发展方式的实践第31-37页
  一、 发展与发展观第31-34页
  二、 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方式的演进史第34-37页
 第三节 气候变化与发展方式的关系第37-46页
  一、 气候变化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第37-40页
  二、 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第40-42页
  三、 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发展方式转型第42-46页
第三章 发展方式转型的技术—经济范式分析第46-68页
 第一节 技术与发展方式第46-56页
  一、 技术是人与自然联系的工具性中介第47-50页
  二、 技术作用于发展方式的内在机制:技术与资本的融合第50-53页
  三、 技术作用于发展方式的外在形态:技术革命与发展长波第53-56页
 第二节 气候变化背景下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第56-60页
  一、 气候变化的技术反思第56-58页
  二、 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第58-60页
 第三节 低碳技术—经济范式的确立与发展方式转型第60-68页
  一、 技术—经济范式的内涵与特征第60-63页
  二、 低碳技术—经济范式的确立是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由之路第63-65页
  三、 低碳技术—经济范式确立的途径和措施第65-68页
第四章 发展方式转型的制度分析第68-92页
 第一节 制度与发展方式第68-76页
  一、 制度是人类和自然联系的规范性中介第69-71页
  二、 制度的内在规定性和功能第71-74页
  三、 制度作用于发展方式的机制第74-75页
  四、 发展方式转型中的制度变迁第75-76页
 第二节 绿色金融与发展方式的转型第76-83页
  一、 气候变化下的金融危机第77-79页
  二、 绿色金融与发展方式转型第79-81页
  三、 构建绿色金融保障机制的途径第81-83页
 第三节 绿色新政与发展方式的转型第83-92页
  一、 绿色新政的行动第83-86页
  二、 绿色新政与国家转型第86-88页
  三、 绿色新政与构建国际气候体制第88-92页
第五章 发展方式转型的文化调适第92-114页
 第一节 文化与发展方式第92-98页
  一、 文化是人与自然联系的观念性中介第93-95页
  二、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第95-98页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文化危机第98-104页
  一、 技术控制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形态第99-101页
  二、 全球化与文化资本主义第101-103页
  三、 消费主义成为一种文化观念第103-104页
 第三节 生态文明与发展方式的转型第104-114页
  一、 生态思维第105-108页
  二、 生态伦理第108-110页
  三、 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第110-114页
第六章 发展方式转型的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第114-141页
 第一节 气候变化与国际秩序的重建第114-124页
  一、 国际秩序的历程第115-117页
  二、 气候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挑战第117-120页
  三、 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第120-124页
 第二节 发展方式转型的世界经验第124-130页
  一、 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方式转型的模式分析第124-127页
  二、 发展方式转型国际经验的特征第127-130页
 第三节 发展方式转型的中国道路第130-141页
  一、 中国道路在“发展方式”方面的特征第130-134页
  二、 气候变化中的中国:发展方式的困境与挑战第134-137页
  三、 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第137-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0页
后记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文明建构的当代视野--从技术理性到生态理性
下一篇:体育课程设置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太原市初中阶段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