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39页
 一、 选题缘由第13-19页
 二、 研究意义第19-22页
  (一) 理论意义第19-21页
  (二) 实用价值第21-22页
 三、 研究现状第22-33页
  (一) 关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第22-26页
  (二) 关于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研究第26-28页
  (三) 关于美国教育硕士学位教育的研究第28-32页
  (四)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32-33页
 四、 相关概念界定第33-36页
  (一) 专业硕士学位第33-34页
  (二) 教育硕士学位第34-35页
  (三) 模式第35页
  (四) 培养模式第35-36页
 五、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特色第36-37页
  (一) 主要研究内容第36-37页
  (二) 研究特色第37页
 六、 研究方法第37-39页
  (一) 文献法第37-38页
  (二) 个案研究法第38页
  (三) 比较研究法第38-39页
第二章 美国教育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第39-53页
 一、 美国教育硕士学位教育的历史考察第39-45页
  (一) 美国教育硕士学位的源起第39-42页
  (二) 美国教育硕士学位的确立第42-45页
 二、 美国教育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现状第45-53页
  (一) 美国教育硕士的培养机构第45-47页
  (二) 美国教育硕士的种类第47-50页
  (三) 美国教育硕士的专业设置第50-53页
第三章 美国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第53-85页
 一、 美国教育硕士的招生方式第53-58页
  (一) 招生对象第53-55页
  (二) 招录程序第55-58页
 二、 美国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第58-59页
 三、 美国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第59-65页
  (一) 美国教育硕士的课程目标第59-62页
  (二) 美国教育硕士的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第62-65页
 四、 美国教育硕士的教学方式第65-70页
  (一) 善用研讨教学法第65-67页
  (二)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第67-68页
  (三)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第68-70页
 五、 美国教育硕士的实践环节第70-72页
 六、 美国教育硕士的学位获得第72-74页
 七、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第74-85页
  (一) 美国高校内部的质量评价体系第74-80页
  (二)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外部评价第80-85页
第四章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第85-91页
 一、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特点第85-89页
  (一) 招录条件以能力为先,选拔机制公平完善第85-86页
  (二) 课程设置合理,注重实践环节第86-87页
  (三) 教学形式新颖,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87-88页
  (四) 评价体系合理,评价机构多元第88-89页
 二、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第89-91页
  (一) 过分重视培训过程,忽视培训结果第89-90页
  (二) 教育硕士学位种类繁多,专业分科过细第90-91页
第五章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91-105页
 一、 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概况第91-96页
  (一) 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第91-93页
  (二) 我国教育硕士的招生方式第93-94页
  (三) 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方式第94-95页
  (四) 我国教育硕士的评价体系第95-96页
 二、 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第96-101页
  (一) 招录条件死板,重成绩、轻能力第97-98页
  (二) 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第98-99页
  (三)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轻视实践、选修课程第99-101页
 三、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101-105页
  (一) 改革招生工作,完善选拔机制第101-102页
  (二)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第102-103页
  (三) 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第103页
  (四)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第103-105页
结语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附录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下一篇:日本私立大学教育质量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