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3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5-18页 |
(一)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 第15-16页 |
(二) 博洛尼亚进程的全球性影响 | 第16-17页 |
(三)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17-18页 |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8-2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一) 博洛尼亚进程 | 第22-23页 |
(二) 俄罗斯高等教育 | 第23-24页 |
(三) 高等教育质量 | 第24-25页 |
(四)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第25-26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26-30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0-3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3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六、 研究的创新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博洛尼亚进程与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 | 第33-53页 |
一、 解读博洛尼亚进程 | 第33-40页 |
(一) 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 | 第33-35页 |
(二) 博洛尼亚进程的行动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35-38页 |
(三) 博洛尼亚进程的要求与基本原则 | 第38-40页 |
二、 博洛尼亚进程框架下的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 | 第40-53页 |
(一) 俄罗斯加入博洛尼亚进程的动因 | 第40-45页 |
(二) 博洛尼亚进程中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 | 第45-49页 |
(三) 博洛尼亚进程中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评析 | 第49-53页 |
第三章 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53-63页 |
一、 高等教育全球化 | 第53-55页 |
二、 高等教育人本化 | 第55-57页 |
三、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 第57-59页 |
四、 公共管理理论 | 第59-61页 |
五、 质量管理体系与 ISO9001:2000 标准 | 第61-63页 |
第四章 俄罗斯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 第63-78页 |
一、 以欧洲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为指导 | 第63-68页 |
(一) 欧洲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标准和准则 | 第64-66页 |
(二) 欧洲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标准 | 第66-68页 |
二、 以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国家标准为指导 | 第68-71页 |
三、 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外部评估 | 第71-78页 |
(一) 俄罗斯高等教育外部评估的地位与作用 | 第71-72页 |
(二) 俄罗斯高等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运行机制 | 第72-74页 |
(三) 俄罗斯高等教育外部评估的改革与创新 | 第74-78页 |
第五章 俄罗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个案分析 | 第78-89页 |
一、 俄罗斯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 第78-80页 |
二、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州立大学内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 第80-89页 |
(一)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州立大学的质量方针 | 第81-84页 |
(二)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州立大学质量保障工作的运行 | 第84-87页 |
(三)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州立大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 | 第87-89页 |
第六章 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与启示 | 第89-101页 |
一、 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 | 第89-94页 |
(一) 高等教育领域国家——社会共管的发展趋势 | 第89-91页 |
(二) 努力探索建立独立的第三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第91-92页 |
(三)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化进程的完善 | 第92-94页 |
二、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问题的展望 | 第94-101页 |
(一) 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迈向法制化 | 第95-96页 |
(二) 注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结果反馈和改善机制的运作 | 第96-98页 |
(三) 建立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评估体系 | 第98-101页 |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3页 |
致谢 | 第113-116页 |
附录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