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8页 |
缩略词表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4页 |
·乳酸菌 | 第19-22页 |
·乳酸菌简介 | 第19-20页 |
·乳品发酵剂 | 第20页 |
·酸奶发酵剂 | 第20-22页 |
·氧胁迫与乳酸菌抗氧胁迫机制 | 第22-30页 |
·生存胁迫 | 第22-23页 |
·氧胁迫 | 第23页 |
·乳酸菌抗氧胁迫机制 | 第23-28页 |
·提高乳酸菌抗氧胁迫能力的应用 | 第28-30页 |
·乳酸对氧胁迫的增强作用 | 第30-33页 |
·Fenton反应与Harber-Weiss反应 | 第30-31页 |
·pH对Fenton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乳酸-铁复合物催化Fenton反应 | 第32页 |
·乳酸促进含铁蛋白的解构 | 第32页 |
·乳酸在氧胁迫中的重要地位及各种应对措施 | 第32-33页 |
·乳酸菌有氧呼吸 | 第33-40页 |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与有氧呼吸 | 第34-35页 |
·氧对乳酸菌生理代谢的影响 | 第35页 |
·乳酸菌有氧呼吸的遗传学基础 | 第35-38页 |
·血红素及甲基萘醌的天然来源 | 第38页 |
·乳酸菌有氧呼吸的表现及意义 | 第38-40页 |
·肠道内芽孢杆菌对乳酸杆菌的保护 | 第40-42页 |
·芽孢杆菌简介 | 第40页 |
·肠道微生物与益生菌制剂 | 第40-42页 |
·生物夺氧学说 | 第42页 |
·芽孢杆菌的自裂解 | 第42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42-44页 |
第二章 氧对植物乳杆菌生理代谢的影响 | 第44-56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材料 | 第45-46页 |
·菌株 | 第45页 |
·培养基 | 第45-4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7页 |
·菌株的培养 | 第46页 |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46页 |
·细胞活力的检测 | 第46页 |
·葡萄糖及发酵产物的定量测定 | 第46-47页 |
·H_2O_2的定量测定 | 第47页 |
·发酵液pH的测定 | 第47页 |
·结果 | 第47-54页 |
·有氧培养显著提高菌体生物量 | 第47-48页 |
·有氧培养导致细胞加速死亡 | 第48-49页 |
·有氧培养过程中H_2O_2的积累 | 第49-50页 |
·发酵液pH值的变化 | 第50-51页 |
·葡萄糖的利用及乳酸、乙酸的产生 | 第51-53页 |
·有氧培养条件下Lb.plantarum生物量提高及迅速死亡现象的广泛性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第三章 乳酸及内源性catalase在植物乳杆菌氧胁迫中的作用 | 第56-67页 |
·引言 | 第56-57页 |
·材料 | 第57-58页 |
·菌株 | 第57页 |
·培养基 | 第57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57-58页 |
·方法 | 第58-59页 |
·菌株的培养 | 第58页 |
·菌体生物量及细胞活力的测定 | 第58页 |
·乳酸及H_2O_2的定量测定 | 第58页 |
·单独乳酸及H_2O_2处理Lb.plantarum细胞 | 第58页 |
·乳酸、乙酸、盐酸分别与H_2O_2联合处理Lb.plantarum细胞 | 第58-59页 |
·铁离子螯合剂的作用 | 第59页 |
·外源及内源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 第59页 |
·结果 | 第59-65页 |
·不同葡萄糖浓度对Lb.plantarum的存活力及产生乳酸、H_2O_2的影响 | 第59-62页 |
·乳酸及H_2O_2单独处理对Lb.plantarum活力的影响 | 第62页 |
·不同酸类与H_2O_2共同处理对Lb.plantarum活力的影响 | 第62页 |
·铁离子螯合剂对菌株的保护 | 第62-64页 |
·外源及内源过氧化氢酶对Lb.plantarum抗氧胁迫的作用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7页 |
第四章 乳酸杆菌的有氧呼吸 | 第67-84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材料 | 第68-6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68页 |
·培养基 | 第68-69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69页 |
·方法 | 第69-72页 |
·Lb.plantarum LA的电转化 | 第69-70页 |
·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 | 第70页 |
·Lb.plantarum LA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失活 | 第70-71页 |
·菌株生长条件 | 第71-72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72页 |
·细胞活性的检测 | 第72页 |
·乳酸、乙酸的定量测定 | 第72页 |
·发酵液H_2O_2的定量测定 | 第72页 |
·结果 | 第72-81页 |
·绿色荧光蛋白发光强度与Lb.plantarum细胞生理状态的关系 | 第72-73页 |
·Lb.plantarum LA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失活 | 第73-74页 |
·有氧呼吸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74-76页 |
·有氧呼吸对细胞存活性的影响 | 第76-78页 |
·有氧呼吸时乳酸转化情况 | 第78-79页 |
·有氧呼吸对Lb.plantarum H_2O_2积累之影响 | 第79-81页 |
·Lb.brevis ATCC 367不产生H_2O_2 | 第81页 |
·讨论 | 第81-84页 |
第五章 芽孢杆菌提高乳酸杆菌抗氧胁迫能力 | 第84-101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材料 | 第85-86页 |
·菌株 | 第85页 |
·质粒 | 第85-86页 |
·培养基 | 第8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86页 |
·方法 | 第86-88页 |
·乳酸杆菌氯霉素抗性菌株构建 | 第86页 |
·芽孢杆菌培养条件 | 第86-87页 |
·乳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的混合培养 | 第87页 |
·芽孢杆菌细胞自裂解液的制备 | 第87页 |
·乳酸杆菌在芽孢杆菌自裂解液中的培养 | 第87页 |
·芽孢杆菌在人工肠液中的自裂解 | 第87-88页 |
·芽孢杆菌自裂解液中血红素的检测 | 第88页 |
·结果 | 第88-99页 |
·乳酸杆菌pL157转化子的质粒验证 | 第88-89页 |
·乳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的混合培养 | 第89-91页 |
·B.subtilis 168的自裂解 | 第91-93页 |
·B.subtilis 168自裂解液中血红素的验证 | 第93-94页 |
·B.subtilis 168自裂解液激活Lb.plantarum LA过氧化氢酶 | 第94-96页 |
·B.subtilis 168自裂解液解除Lb.plantarum LA所受氧胁迫 | 第96-98页 |
·B.subtilis 168自裂解液减少Lb.plantarum LA的DNA损伤 | 第98-99页 |
·讨论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过氧化氢酶在嗜热链球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对酸奶发酵剂的保护作用 | 第101-119页 |
·引言 | 第101-102页 |
·材料 | 第102-105页 |
·菌株 | 第102页 |
·质粒 | 第102页 |
·培养基 | 第10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02-105页 |
·方法 | 第105-110页 |
·嗜热链球菌过氧化氢酶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105-107页 |
·重组菌株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检测 | 第107-108页 |
·嗜热链球菌短时间H_2O_2暴露实验 | 第108-109页 |
·嗜热链球菌长时间摇动培养实验 | 第109页 |
·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培养条件下短时间H_2O_2暴露实验 | 第109-110页 |
·结果 | 第110-116页 |
·过氧化氢酶在嗜热链球菌中的活性表达 | 第110-112页 |
·嗜热链球菌H_2O_2致死浓度的确定 | 第112-113页 |
·过氧化氢酶提高嗜热链球菌抗H_2O_2胁迫能力 | 第113-114页 |
·嗜热链球菌抗综合氧胁迫能力的增强 | 第114-115页 |
·嗜热链球菌过氧化氢酶表达菌株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保护 | 第115-116页 |
·讨论 | 第116-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外文写作 | 第130-131页 |
附录 | 第131-14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