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9-2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1页 |
·基本框架与创新 | 第21-28页 |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主要创新 | 第25-28页 |
第2章 文献述评 | 第28-44页 |
·行政垄断相关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规制失灵的解释 | 第28-29页 |
·行政垄断的成因 | 第29-30页 |
·有效竞争的研究综述 | 第30-32页 |
·完全竞争的神话 | 第30-31页 |
·有效竞争的缘起 | 第31-32页 |
·铁路运输业相关研究综述 | 第32-44页 |
·有关铁路运营效率的研究 | 第32-34页 |
·有关铁路市场势力的研究 | 第34-35页 |
·有关中国铁路改革的争论 | 第35-36页 |
·发达国家铁路改革的经验 | 第36-44页 |
第3章 中国铁路运输业运营的制度背景与有效竞争界定 | 第44-68页 |
·中国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的制度背景 | 第44-47页 |
·铁路运输业改革历程 | 第44-46页 |
·铁路运输业运营机制 | 第46-47页 |
·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的形成机理 | 第47-58页 |
·理论分析与模型假定 | 第47-52页 |
·模型相关命题 | 第52-57页 |
·模型延伸解释 | 第57-58页 |
·铁路运输业有效竞争的界定 | 第58-68页 |
·竞争的内涵 | 第59-60页 |
·福利的谎言 | 第60-63页 |
·有效竞争的界定 | 第63-68页 |
第4章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 | 第68-83页 |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现状 | 第68-71页 |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 第68-71页 |
·中国铁路运输业而临的困境 | 第71页 |
·中国铁路运输业市场结构分析 | 第71-74页 |
·上下游市场的双侧市场势力 | 第71-72页 |
·平行相关市场的非对称竞争 | 第72-74页 |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上、下游市场势力 | 第74-82页 |
·上游企业的市场势力 | 第74-79页 |
·下游企业的市场势力 | 第79-82页 |
·简要结论 | 第82-83页 |
第5章 中国铁路运输业平行相关市场的挤占效应 | 第83-99页 |
·相关概念的澄清 | 第84-86页 |
·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84-85页 |
·挤占效应的解释 | 第85-86页 |
·相关市场挤占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86-94页 |
·基本模型及假定 | 第87页 |
·模型假定的解释 | 第87-88页 |
·竞争策略分析 | 第88-94页 |
·非对称竞争下挤占效应的测度 | 第94-98页 |
·模型介绍与数据解释 | 第94-95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95-98页 |
·简短结论 | 第98-99页 |
第6章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生产效率与损失 | 第99-115页 |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生产效率 | 第99-110页 |
·方法介绍 | 第99-101页 |
·数据说明 | 第101页 |
·实证分析 | 第101-110页 |
·中国铁路运输业的效率损失 | 第110-114页 |
·生产效率损失 | 第111-113页 |
·配置效率损失 | 第113-114页 |
·简短结论 | 第114-115页 |
第7章 中国铁路运输业改革路径选择 | 第115-120页 |
·投资体制改革 | 第115-117页 |
·改革路径选择 | 第117-119页 |
·简短结论 | 第119-120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4页 |
·研究结论 | 第120-123页 |
·研究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5-13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