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坡道的形态与空间设计初探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选题的缘起第10-14页
     ·提出问题第10-13页
     ·前期思考第13-14页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4-15页
     ·研究对象第14页
     ·研究范围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国内现状第15-16页
     ·国外现状第16-17页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7-19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文章框架第18-19页
第二章 坡道的演变及其分类第19-33页
   ·坡道的发展与演变第19-29页
     ·原始时期坡道第19-22页
     ·精神性的坡道第22-24页
     ·连续化的坡道第24-26页
     ·现代主义坡道第26-29页
   ·坡道在建筑中的分类第29-32页
     ·坡道的发展趋势第29-30页
     ·坡道的分类方法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坡道的相关理论背景第33-48页
   ·坡道与连续性界面第33-36页
     ·界面的延伸第33-35页
     ·空间的均质化第35-36页
   ·坡道与倾斜化平面第36-41页
     ·平面的倾斜第36-38页
     ·平面的折叠第38-40页
     ·无上下宅第40-41页
   ·坡道与空间感知第41-47页
     ·漫步建筑第41-42页
     ·视觉偏差第42-45页
     ·场所感知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坡道的功能与设计原则第48-67页
   ·坡道的功能与作用第48-55页
     ·基本功能第48-50页
     ·附加功能第50-52页
     ·引申功能第52-55页
   ·坡道设计的影响因素第55-61页
     ·建筑层面第55-58页
     ·环境层面第58-61页
   ·坡道设计的原则第61-66页
     ·协调性原则第61-62页
     ·复合性原则第62-63页
     ·人性化原则第63-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坡道空间形态的塑造手法第67-96页
   ·坡道形态的处理第67-80页
     ·结合建筑外观第67-72页
     ·结合室内空间第72-74页
     ·结合使用流线第74-78页
     ·结合倾斜界面第78-80页
   ·坡道空间塑造的方法第80-90页
     ·动态式的空间场景第80-87页
     ·动静结合的空间场景第87-90页
   ·坡道的细部设计第90-95页
     ·坡道的构件第90-91页
     ·材质与颜色第91-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结语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1-102页
附件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善文物建筑保护区划工作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基于控规整合的开发强度控制方法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