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导论第11-18页
 一、 选题的依据和价值第11-13页
  (一) 选题的依据第11-12页
  (二) 研究的价值第12-13页
 二、 研究的现状第13-16页
 三、 研究的思路框架第16页
 四、 研究的创新尝试第16-18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基本理论分析第18-37页
 一、 相关概念解析第18-22页
  (一) 和谐的涵义第18-19页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涵义第19-20页
  (三) 道德的涵义第20-22页
  (四) 道德基础的涵义第22页
 二、 和谐社会建设的道德意蕴第22-26页
  (一) 和谐社会提出的道德视角第22-24页
  (二) 和谐社会目标的道德旨归第24页
  (三) 和谐社会内涵的道德意蕴第24-26页
 三、 社会主义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第26-28页
  (一) 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第26-27页
  (二) 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第27页
  (三) 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第27-28页
 四、 道德基础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互动共进第28-32页
  (一) 道德与社会的关系第28-29页
  (二)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和谐社会构建与道德基础建设互动共进的指导思想第29-30页
  (三) 培养公共利益意识是实现和谐社会构建与道德基础建设互动共进的结合点第30-31页
  (四) 公平正义是实现和谐社会构建与道德基础建设互动共进的关键第31-32页
 五、 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32-37页
  (一) 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紧迫性第32-34页
  (二) 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重要性第34-37页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行为主体分析第37-75页
 一、 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干部道德基础第37-50页
  (一)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性作用第37-38页
  (二) 领导干部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8-40页
  (三) 领导干部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3页
  (四) 构筑和谐社会的领导干部道德基础第43-50页
 二、 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青少年道德基础第50-62页
  (一) 青少年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传承性作用第51-52页
  (二) 青少年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2-54页
  (三) 青少年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4-56页
  (四) 构筑和谐社会的青少年道德基础第56-62页
 三、 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普通群众道德基础第62-75页
  (一) 普通群众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第62-64页
  (二) 普通群众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64-65页
  (三) 普通群众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65-68页
  (四) 构筑和谐社会的普通群众道德基础第68-75页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和谐关系分析第75-109页
 一、 构筑和谐社会的人际道德基础第75-81页
  (一) 人际道德对人际和谐的意义第75-76页
  (二) 人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76-77页
  (三) 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77-79页
  (四) 夯实人际道德基础,实现人与人和谐第79-81页
 二、 构筑和谐社会的社会道德基础第81-90页
  (一) 社会道德对社会和谐的意义第82-83页
  (二) 社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83-85页
  (三) 社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85页
  (四) 夯实社会道德基础,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第85-90页
 三、 构筑和谐社会的生态道德基础第90-100页
  (一) 生态道德对社会和谐的意义第91-92页
  (二) 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第92-94页
  (三) 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94-96页
  (四) 夯实生态道德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第96-100页
 四、 构筑和谐社会的身心道德基础第100-109页
  (一) 身心道德对身心和谐的意义第101-102页
  (二) 人身与心不和谐的表现第102-103页
  (三) 人身与心不和谐表现的原因分析第103-104页
  (四) 夯实身心道德基础,实现人身与心和谐第104-109页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实践路径分析第109-134页
 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109-113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第109-111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第111-113页
 二、 加强和谐道德思想资源建设第113-119页
  (一) 弘扬中国古代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传统第114-116页
  (二) 借鉴西方国家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资源第116-118页
  (三) 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观点第118-119页
 三、 加强法律对道德的作用建设第119-122页
  (一) 法律是道德建设的有效支持第119-121页
  (二) 法律对道德作用的有效方式第121-122页
 四、 加强和谐社会的制度道德建设第122-128页
  (一) 制度道德对完善道德基础的意义第122-125页
  (二) 和谐社会制度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第125-128页
 五、 加强和谐社会的道德信仰建设第128-134页
  (一) 道德信仰对完善道德基础的意义第128-130页
  (二) 和谐社会道德信仰建设的有效途径第130-134页
结语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3页
后记第143-144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下一篇:沦陷初期(1931-1937)的东北文学研究--以《盛京时报》《大同报》《国际协报》文学副刊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