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大学生宗教信仰概述 | 第14-19页 |
·大学生宗教信仰 | 第14页 |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 第14-15页 |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征 | 第15-19页 |
·大学生信仰宗教多元化 | 第15-16页 |
·大学生信仰动机的精神化 | 第16-17页 |
·大学生信仰影响的认同化 | 第17页 |
·大学生信仰组织的非正规化 | 第17-19页 |
第3章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辩证影响 | 第19-25页 |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 第19-21页 |
·正确的宗教信仰,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 第19-20页 |
·正确的宗教信仰,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第20页 |
·正确的宗教信仰,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养成 | 第20-21页 |
·正确的宗教信仰,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 第21页 |
·宗教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第21-25页 |
·宗教改变了信教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 第21-22页 |
·宗教信教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 第22-23页 |
·宗教信教使大学生产生宿命论 | 第23页 |
·宗教信教使大学生排斥科学的人生观 | 第23-25页 |
第4章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 | 第25-30页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25-26页 |
·宗教道德与文化吸引的因素 | 第26页 |
·家庭、民族及同伴因素 | 第26-27页 |
·大学生自身心理的因素 | 第27-30页 |
第5章 抵御宗教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 | 第30-46页 |
·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抵御宗教对高校的渗透活动 | 第30-32页 |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信仰观 | 第32-33页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水平 | 第33-35页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第33-34页 |
·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和相关讲座 | 第34页 |
·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和培养科学精神 | 第34-35页 |
·要注重信仰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结合 | 第35页 |
·因势利导,利用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化解“大学生信教”难题 | 第35-37页 |
·将“宗教道德”以传统文化的形式纳入到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 | 第35-36页 |
·利用和吸纳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引导 | 第36-37页 |
·对信教大学生中的特定群体和对象加强引导和教育 | 第37-39页 |
·对于“望教者”加强教育 | 第37页 |
·对于“宗教文化追随者”加强引导 | 第37-38页 |
·对于信教和有信教意向的党团员学生要重点掌控和教育 | 第38页 |
·对于少数民族信教学生要妥善引导 | 第38-39页 |
·加强对大学生中“新生”和“毕业生”群体中宗教影响的监控 | 第39页 |
·整合资源,形成对信教大学生正确引导与教育的合力 | 第39-46页 |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第39-40页 |
·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人师 | 第40-41页 |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 | 第41-42页 |
·坚持“四个统一”,实现德育教育的“四化” | 第42-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