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违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基于合肥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36页 |
·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心理契约的含义与特点 | 第18-21页 |
·心理契约的内容与结构 | 第21-23页 |
·心理契约违背文献综述 | 第23-28页 |
·心理契约违背的发生机制 | 第24-25页 |
·心理契约违背相关变量 | 第25-26页 |
·心理契约违背的实证研究 | 第26-28页 |
·心理契约研究现状总结 | 第28页 |
·工作倦怠文献综述 | 第28-34页 |
·工作倦怠的提出与定义 | 第28-30页 |
·工作倦怠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工作倦怠的测量 | 第31-32页 |
·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结果 | 第32-34页 |
·工作倦怠研究现状总结 | 第34页 |
·员工心理契约违背与工作倦怠相关研究回顾 | 第34-36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6-41页 |
·实证对象 | 第36-37页 |
·研究模型 | 第37-38页 |
·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问卷设计 | 第38-40页 |
·基本信息问卷 | 第39页 |
·工作倦怠问卷 | 第39页 |
·心理契约违背问卷 | 第39-40页 |
·数据收集 | 第40页 |
·样本描述 | 第40页 |
·问卷发放 | 第40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4 数据分析 | 第41-60页 |
·调查对象的描述性分析 | 第41-42页 |
·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 第42-45页 |
·工作倦怠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2-44页 |
·心理契约违背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4-45页 |
·员工基本统计属性在心理契约违背上的差异分析 | 第45-51页 |
·不同性别比较 | 第46页 |
·不同年龄比较 | 第46-47页 |
·不同工作时间比较 | 第47-48页 |
·不同学历比较 | 第48-50页 |
·不同层级比较 | 第50-51页 |
·员工基本统计属性在工作倦怠上的差异分析 | 第51-56页 |
·不同性别比较 | 第51-52页 |
·不同年龄比较 | 第52-53页 |
·不同工作时间比较 | 第53-54页 |
·不同学历比较 | 第54-55页 |
·不同层级比较 | 第55-56页 |
·心理契约违背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页 |
·心理契约违背对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56-60页 |
·心理契约违背对衰竭的回归分析 | 第57页 |
·心理契约违背对玩世不恭的回归分析 | 第57-58页 |
·心理契约违背对成就感低落的回归分析 | 第58页 |
·心理契约违背对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58-60页 |
5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60-68页 |
·研究结论 | 第60-64页 |
·心理契约违背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比较讨论 | 第60-61页 |
·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比较讨论 | 第61-62页 |
·心理契约违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讨论 | 第62-64页 |
·管理建议 | 第64-66页 |
·员工心理契约建设的管理建议 | 第64-65页 |
·员工工作倦怠管理的建议 | 第65-66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66-67页 |
·展望未来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