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4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16-26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公共服务的概念 | 第16页 |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概念与涵义 | 第16-17页 |
·电子政务的概念 | 第17页 |
·相互关系 | 第17-18页 |
·政府再造与政务流程再造的内涵 | 第18-19页 |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6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体现了政务流程再造的首要标准 | 第19-20页 |
·政府再造理论体现了政务流程再造的本质特征 | 第20-21页 |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政务流程再造的根本价值追求 | 第21-22页 |
·无缝隙政府理论——政务流程再造的内在诉求 | 第22-24页 |
·以人为本的理念塑造了政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基本风貌 | 第24-25页 |
·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政务流程再造的核心目标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务流程再造的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我国政务流程再造的现状 | 第26-27页 |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才刚刚起步 | 第26页 |
·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的难度大 | 第26-27页 |
·电子政务的智能化水平低 | 第27页 |
·“数字鸿沟”在我国还严重存在 | 第27页 |
·我国政务流程再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第27-29页 |
·对电子政务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到位 | 第27页 |
·“重电子、轻政务”、“重建设、轻应用”现象比较明显 | 第27页 |
·对内应用多,对外应用少 | 第27-28页 |
·先进的电子技术与落后的政府管理模式存在冲突 | 第28页 |
·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规范和标准还不完善 | 第28页 |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 第28页 |
·电子政务建设中部门间缺乏合作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及借鉴 | 第29-34页 |
·美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 | 第29-30页 |
·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 | 第29页 |
·美国电子政务的特点 | 第29-30页 |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 | 第30-31页 |
·加拿大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 第30页 |
·加拿大电子政务基本特点 | 第30-31页 |
·加拿大电子政务最新发展 | 第31页 |
·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 | 第31-32页 |
·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概述 | 第31页 |
·新加坡电子政务基本特点 | 第31-32页 |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五章 以电子化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务流程再造体系的构架 | 第34-43页 |
·以电子化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务流程再造的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从外到内”的原则 | 第34页 |
·随需应变的原则 | 第34-35页 |
·跨部门整合的原则 | 第35页 |
·以电子化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务流程再造的传输模式 | 第35-39页 |
·信息共享型再造 | 第37页 |
·后台的深度再造 | 第37页 |
·缩小的后台和扩张的前台 | 第37-38页 |
·在电子政府后台的不同部门间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 | 第38页 |
·建构电子服务的通用业务模型 | 第38页 |
·单一入口的构建 | 第38页 |
·主动型服务的提供 | 第38页 |
·用户的自助式服务 | 第38-39页 |
·以电子化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务流程再造的基本程序 | 第39-43页 |
·勾勒远景 | 第39-40页 |
·启动再造 | 第40页 |
·审视现有流程 | 第40页 |
·重新设计 | 第40-41页 |
·实施新流程 | 第41页 |
·评估反馈 | 第41-43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电子化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务流程再造对策 | 第43-47页 |
·把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放在为公众和企业服务上 | 第43页 |
·缩小“数字鸿沟”,提高服务的覆盖面 | 第43页 |
·以核心业务和资源整合为主线,推进“一站式”服务 | 第43-44页 |
·建立电子化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机制,保证服务的满意度 | 第44页 |
·制定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相关政策法规 | 第44-45页 |
·制定与电子政务有关的行政管理与信息网络技术的法规与标准 | 第45页 |
·要加快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立法 | 第45页 |
·制定和完善其他发展电子政务所必需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 | 第45页 |
·注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安全问题 | 第45-46页 |
·加强公务员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 第46-47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47页 |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研究课题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