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10页 |
(一)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 关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科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关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就业问题研究 | 第11-12页 |
(三) 关于归属感问题的研究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问卷的编制 | 第16-25页 |
一、开放式调查 | 第16-17页 |
(一) 被试 | 第16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16-17页 |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问卷施测与结果分析 | 第17-25页 |
(一) 被试 | 第18页 |
(二) 研究工具 | 第18页 |
(三) 结果分析 | 第18-25页 |
第二章 研究生专业归属感正式问卷的实测与分析 | 第25-31页 |
一、研究生专业归属感问卷的实测 | 第25-28页 |
(一) 被试 | 第25页 |
(二)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二、研究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一) 确定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结构 | 第28页 |
(二)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归属感现状分析 | 第31-40页 |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总体状况 | 第31页 |
(一) 归属感总分情况 | 第31页 |
(二) 专业身份归属和专业情感归属的差异情况 | 第31页 |
二、教经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状况的差异分析 | 第31-40页 |
(一) 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性别差异 | 第31-32页 |
(二) 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生源地差异 | 第32-33页 |
(三) 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本科所学专业差异 | 第33-35页 |
(四) 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研究生所属学校类型差异 | 第35-36页 |
(五) 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年级差异 | 第36-38页 |
(六) 研究生专业归属感与是否参加本专业学术活动的差异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归属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0-46页 |
一、研究生的自身因素分析 | 第40-43页 |
(一) 读研原因分析:“躲避”还是“挑战” | 第40-41页 |
(二) 选择教经管专业的原因分析:“好考“还是“好感” | 第41-42页 |
(三) 对教经管专业的认识分析:“先天认识不足”还是“后天努力不够” | 第42-43页 |
二、教经管专业的自身情况分析:“客观硬伤”还是“主观惰性” | 第43-44页 |
三、专业学习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44-46页 |
(一) 父母因素分析 | 第44页 |
(二) 同辈群体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三) 导师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46-59页 |
一、教经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状况分析 | 第46-51页 |
(一) 教经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总体状况 | 第46-48页 |
(二) 教经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具体差异分析 | 第48-51页 |
二、教经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 第51-53页 |
(一) 研究生自身情况 | 第51-52页 |
(二) 专业自身情况 | 第52页 |
(三) 专业学习氛围 | 第52-53页 |
(四) 重要他人的影响 | 第53页 |
三、提高教经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归属感水平的反思 | 第53-59页 |
(一) 加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宣传和纵深发展 | 第54-55页 |
(二) 加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自身建设 | 第55-57页 |
(三)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