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点摘要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引言 | 第12-2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二、文献述评 | 第13-15页 |
| 三、内容要点 | 第15-18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第1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概论 | 第20-42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第20-30页 |
| ·机动车保有量与交通事故 | 第20-23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概念 | 第23-24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构成要素 | 第24-29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分类 | 第29-30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概述 | 第30-33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概念 | 第30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与其他事故责任的联系 | 第30-32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与其他事故责任的区别 | 第32-33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3-42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概念和性质 | 第34-36页 |
| ·违法行为 | 第36-38页 |
| ·损害事实 | 第38页 |
| ·因果关系 | 第38-39页 |
| ·主观过错 | 第39-42页 |
| 第2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和基本责任形态 | 第42-68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概述 | 第42-46页 |
| ·归责原则的概念 | 第42页 |
| ·归责原则的分类 | 第42-45页 |
| ·归责原则的特点 | 第45-46页 |
| ·比较法视野中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归责原则 | 第46-49页 |
| ·普通法系 | 第46-47页 |
| ·大陆法系 | 第47-49页 |
|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应当适用多元归责原则 | 第49-56页 |
| ·归责原则的发展演进 | 第49-53页 |
| ·归责原则的选择 | 第53-56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基本责任形态 | 第56-62页 |
| ·替代责任 | 第56-59页 |
| ·自己责任 | 第59-60页 |
| ·连带责任 | 第60-62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减轻或者免除的规则 | 第62-68页 |
| ·受害人过错 | 第62-63页 |
| ·过失相抵制度 | 第63-68页 |
| 第3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 | 第68-86页 |
| ·比较法视野中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 | 第68-70页 |
| ·德国 | 第68-69页 |
| ·日本 | 第69页 |
| ·法国 | 第69-70页 |
| ·台湾地区 | 第70页 |
| ·我国关于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规定 | 第70-76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概念 | 第71页 |
| ·有关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现行规定 | 第71-74页 |
| ·有关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理论观点 | 第74-76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特殊责任主体的研究 | 第76-86页 |
| ·国外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特殊责任主体的理论及借鉴意义 | 第76-78页 |
| ·我国确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特殊主体的基本规则 | 第78-79页 |
| ·几种特殊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79-86页 |
| 第4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内容 | 第86-102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内容概述 | 第86-89页 |
| ·损害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 第86页 |
| ·损害赔偿范围的法律规定 | 第86-89页 |
| ·人身损害赔偿 | 第89-95页 |
| ·人身损害一般赔偿 | 第89页 |
| ·致人死亡的赔偿 | 第89-93页 |
| ·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 | 第93-95页 |
| ·精神抚慰金赔偿 | 第95-98页 |
| ·精神损害的概念 | 第95页 |
|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 第95-98页 |
| ·财产损害赔偿 | 第98-102页 |
| ·直接财产损失 | 第98-99页 |
| ·间接财产损失 | 第99-102页 |
| 第5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 第102-122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概述 | 第103-111页 |
| ·责任保险 | 第104-106页 |
| ·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 | 第106-111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相关问题 | 第111-122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之“过” | 第112-115页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之“不及” | 第115-119页 |
| ·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主体问题 | 第119-122页 |
| 第6章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 | 第122-136页 |
| ·当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现状 | 第123-126页 |
| ·当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新特点 | 第123-124页 |
| ·法院审理范围 | 第124-125页 |
| ·证据审查认定 | 第125-126页 |
| ·完善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制度 | 第126-136页 |
| ·建立统一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 | 第126-128页 |
| ·确定合理的归责原则 | 第128-130页 |
| ·确定合理的赔偿范围 | 第130-131页 |
| ·完善我国机动车责任保险制度 | 第131-133页 |
| ·完善社会救助基金制度 | 第133-136页 |
| 结论 | 第136-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44-146页 |
| 致谢 | 第146-1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