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代思州、思南地区改土归流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9-14页
 一、 选题缘由第9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2页
  (一) 关于中国土司制度的研究第9-10页
  (二) 关于明代改土归流的研究第10-12页
  (三) 关于思州、思南地区的研究第12页
 三、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12页
 四、 研究意义第12-14页
第一章 明代以前思州、思南地区的历史沿革第14-18页
 一、 思州、思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第14-15页
 二、 思州、思南地区的人文环境第15-16页
 三、 思州、思南地区的历史沿革第16-18页
第二章 明初思州、思南地区改土归流的社会背景第18-31页
 一、 宋元时期思州地区土司势力的发展及分化第18-21页
  (一) 宋代思州地区的羁縻制度第18-19页
  (二) 元代思州地区的土司制度及土司统治第19-21页
  (三) 元代思州、思南的分治第21页
 二、 明初思州、思南地区土司制度沿革及其西南地区的特殊性第21-26页
  (一) 明初土司制度的发展第21-22页
  (二) 明初在思州、思南地区的统治第22-25页
  (三) 明初西南地区的特殊性第25-26页
 三、 思州、思南地区与明朝中央的关系第26-31页
  (一) 封官任命土司第26页
  (二) 朝贡、赏赐第26-30页
  (三) 征调守土第30-31页
第三章 明代思州、思南地区的改土归流的过程第31-44页
 一、 明代思州、思南地区改土归流的直接原因第31-36页
  (一) 改土归流前思州、思南地区田氏土司的源流第31-33页
  (二) 当地群众对明廷统治的反抗第33-35页
  (三) 思州、思南田氏土司的内部纷争第35-36页
 二、改土归流的过程第36-41页
  (一) 两宣慰司的改土归流第36-38页
  (二) 其它土官的改土归流第38-41页
 三、明代改土归流后在思州、思南地区的行政机构第41-44页
第四章 明代思州、思南地区改土归流的特点及意义第44-48页
 一、 明代思州、思南地区改土归流的特点第44-45页
 二、 明代思州、思南地区改土归流的意义第45-48页
  (一) 加强了明朝在贵州地区的统治第45页
  (二) 推动了思州、思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第45-46页
  (三) 加快了思州、思南地区文化圈的形成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3-54页
附录 B:现代贵州省地区图第54-55页
附录 C:田氏世系及部分人员事迹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陈治史旨趣比较研究
下一篇:潘耒的学术渊源与文献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