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耒的学术渊源与文献学成就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章 明末清初学术略论 | 第14-20页 |
一、 简论明代学术 | 第14-16页 |
二、 考据学之兴起 | 第16-19页 |
三、 经世致用思想之发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传略、交游与著述 | 第20-51页 |
一、 潘耒生平 | 第20-33页 |
(一) 先世与早年 | 第21-23页 |
(二) 青年漂泊 | 第23-28页 |
(三) 入仕与修《明史》 | 第28-31页 |
(四) 晚年游历 | 第31-33页 |
二、 潘耒的学术渊源与交游 | 第33-44页 |
(一) 学术渊源 | 第33-38页 |
(二) 潘耒与顾炎武 | 第38-42页 |
(三) 潘耒的交游 | 第42-44页 |
三、 潘耒的著述 | 第44-51页 |
(一) 现存书籍: | 第44-48页 |
(二) 见诸资料而未见传本者 | 第48-49页 |
(三) 编校、辑补作品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潘耒之文献整理实践 | 第51-65页 |
一、 文献之整理——访书、刊刻、序书 | 第51-53页 |
(一) 文献的搜访 | 第51页 |
(二) 文献的刊刻 | 第51-53页 |
(三) 文献之推介——为书写序 | 第53页 |
二、 文献的辨伪 | 第53-60页 |
(一) 文献辨伪之成果 | 第53-56页 |
(二) 文献辨伪之方法 | 第56-60页 |
三、 地方志与族谱 | 第60-62页 |
(一) 地方文献之整理——修方志 | 第60-61页 |
(二) 族谱——一族之史 | 第61-62页 |
四、 金石、文字音韵 | 第62-65页 |
(一) 金石之学 | 第62-63页 |
(二) 音韵学之创新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潘耒之文献学相关理论 | 第65-81页 |
一、 潘耒的治学精神和态度 | 第65-69页 |
(一) 信实 | 第65-67页 |
(二) 经世 | 第67-68页 |
(三) 开放的治学态度 | 第68-69页 |
二、 关于文献搜集与甄别的理论 | 第69-74页 |
(一) 关于文献散佚之原因 | 第69-71页 |
(二) 潘耒论文献搜集与甄别 | 第71-74页 |
三、 潘耒之《明史》编纂理论 | 第74-81页 |
(一) 潘耒之论明史 | 第74-77页 |
(二) 潘耒之修史原则 | 第77-81页 |
总结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文尾附录 | 第87-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