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灾后重建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26页
 一、研究缘起第10-12页
  (一)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灾后重建区教育重建工作的重心第10页
  (二)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第10-11页
  (三)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第11页
  (四) 灾后重建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特殊性和复杂性第11-12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一) 研究目的第12页
  (二)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12-14页
 三、基本概念界定第14-18页
  (一) 教育技术能力第14-15页
  (二) 教师培训模式第15-18页
  (三) 灾后重建区第18页
 四、研究文献综述第18-23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8-20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20-23页
 五、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23页
 六、研究方法第23-24页
 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4-26页
第一章 灾后重建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第26-35页
 一、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第27-28页
  (一) 调查对象第27页
  (二) 问卷设计第27页
  (三) 调查实施第27-28页
 二、调查结果第28-35页
  (一)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率低、应用水平不高第28-30页
  (二) 灾后重建区教师培训模式不能满足教师需求、培训效果差第30-35页
第二章 灾后重建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要模式及应用第35-40页
 一、网络平台支持下的远程培训第35-36页
  (一) 培训的基本过程模型第35页
  (二) 在灾后重建区的应用第35-36页
 二、以培训班形式组织的“专家讲座”式培训第36-37页
  (一) 培训的基本过程模型第36-37页
  (二) 在灾后重建区的应用第37页
 三、网络资源支持下的校本培训第37-38页
  (一) 培训的基本过程模型第37页
  (二) 在灾后重建区的应用第37-38页
 四、混合式培训第38-40页
  (一) 培训的基本过程模型第38-39页
  (二) 在灾后重建区的应用第39-40页
第三章 灾后重建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缺陷分析第40-44页
 一、采用单一形式的培训效果普遍不理想第40-41页
 二、培训主题(内容)的“无差别”设计无法满足灾后重建区教师的差异性需求第41-42页
 三、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混乱导致受训教师无法有效参与第42页
 四、缺乏系统完善的质量评价导致培训流于形式第42-44页
第四章 主题活动导向的混合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构建第44-62页
 一、理论基础第44-47页
  (一) 基于主题的学习第44-45页
  (二) 活动理论和混合学习第45-46页
  (三) 《教师ICT能力标准》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法第46-47页
 二、模式设计第47-53页
  (一) 培训模式的结构模型第47-48页
  (二) 培训模式的活动设计第48-51页
  (三) 培训模式的过程模型第51-53页
 三、培训活动主题(培训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第53-55页
  (一) 培训活动主题(培训内容)分析第53-54页
  (二) 培训活动主题(培训内容)体系设计第54-55页
 四、灾后重建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题学习活动案例设计第55-62页
结语第62-65页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2-63页
  (一) 主题活动导向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第62页
  (二) 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符合教师职业学习的阶段特征第62-63页
  (三) 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区域教学的特色第63页
  (四) 在混合式培训过程中要强调各种培训方式的协同进行第63页
 二、存在问题与反思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第67-72页
后记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研究